-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孢子丝菌病专题知识讲座皮肤性病学(第9版)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孢子丝菌复合体(Sporothrix schenckii complex)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原学、病因和传播途径(一)病原学、病因孢子丝菌复合体分为6个菌种,包括申克孢子丝菌(S. schenckii)、球形孢子丝菌(S. globosa)、巴西孢子丝菌(S. brasiliensis)、墨西哥孢子丝菌(S. mexicana)、卢艾里孢子丝菌变种(S. luriei)以及白孢子丝菌(S. pallida),我国致病菌主要是球形孢子丝菌。(二)传播途径皮肤外伤后接触到被孢子丝菌污染的物质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1.好发人群农民、矿工、造纸工人、园丁。2.好发地区遍布全球,我国东北地区多见。3.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1)固定型(2)淋巴管型(3)播散型(4)皮肤外型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1)固定型1)最常见2)好发部位好发于面、手背及双上肢、颈部、躯干、下肢等暴露部位,常局限于初发部位。3)临床表现多形性,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肉芽肿、脓皮病样或呈坏疽样等。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二)淋巴管型1.较常见2.好发部位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3.临床表现先出现孢子丝菌性初疮,后出现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但引起淋巴结炎者甚少。4.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三)播散型偶见,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皮损可为多形性改变。(四)皮肤外型罕见,又称内脏型或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多累及免疫力低下者,由血行播散引起,吸入孢子可发生肺孢子丝菌病,可侵犯多种器官。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一)组织病理成熟皮损:混合性炎性细胞肉芽肿改变,典型改变为”三区病变“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孢子和星状体。HE染色PAS染色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二)实验室检查1.直接镜检 阳性率低。2.真菌培养 初为乳白色酵母样菌落,后发展为咖啡色或黑色有褶皱的菌落。3.玻片培养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分生孢子柄多与菌丝呈直角长出,顶端着生卵圆形孢子,呈梅花瓣状分布。玻片培养真菌培养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典型临床表现2.真菌培养3.组织病理学检查(二)鉴别诊断1.皮肤结核2.着色芽生菌病3.梅毒树胶肿4.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1.系统药物治疗(1)伊曲康唑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一线用药,伊曲康唑:200~400mg/d,疗程一般3~6个月;或特比萘芬250~500mg/d,3~6个月。(2)碘化钾既往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常用10%碘化钾溶液,10ml/次,每天3次。(3)系统感染者可用两性霉素B等。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2.物理治疗 局部温热疗法可控制组织内真菌生长,温度应达40~43℃左右,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部分患者可在1~4个月内治愈。3.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预防1.流行区应对污染的腐物、杂草焚烧,尽量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2.从事造纸、农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3.一旦发生皮肤外伤,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系统性真菌病常有一定诱因,如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警惕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生。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以局部外用或系统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十三中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pdf VIP
- NBT10731-2023年煤矿井下防水密闭墙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 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与患者满意度提升.pptx VIP
- 2021年北京市房屋修缮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标准 安装工程 第七册 通风空调工程.docx
- 一种立轴半伞式水轮发电机组刚性支撑电动盘车方法.pdf VIP
- 分析三年级下册口算题大全(可直接打印).h.docx VIP
- 水葫芦资源化利用报告表.pdf VIP
- 高中英语3500词【打印版】乱序版3500词汇(带音标120页).pdf VIP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pdf VIP
- 认识旅行社计调部课件(共23张PPT)《旅行社计调业务》(中国言实出版社).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