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㈠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 2.产生背景: ⑴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⑵受西学东渐影响,是林魏、洋务思想的继续与发展 ⑶洋务运动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张: ⑴向西学习,变法图强 ⑵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商战 ⑶政治革新、君主立宪 4.历史作用: ⑴(当时)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⑵(后来)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5.局限:未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未实践。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林魏新思想、洋务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之间的关系? 1.特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此书称儒家尊奉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均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做,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 利用孔子权威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阻力。 此书称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都是西汉末年刘歆 xīn等人为助王莽篡夺政权而伪造的,是“伪经”因此是王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为“新学” 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 ㈡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特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2.成因: ⑴个人经历: ①出身官僚家庭,受儒家传统教育; ②青年时期游历香港,研读西学。 ⑵时代背景: ①有感于中国落后和危难。 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㈡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㈢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人物 著作 学会学堂 报刊 主张 康 《新》《孔》 万木、强学、保国 《中》《强》 托古改制,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梁 《变》 《时》 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谭 《仁》 时务学堂 南学会 《湘》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批判封建制度 严 《天》 《国》 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共同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著书立说 倡设学会 重视报刊舆论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内容 ⑴该不该进行维新变法。 ⑵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⑶要不要改革科举制度和提倡西学。 2、实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在思想上的交锋。 3、影响: ⑴通过论战,新旧阵线的分野更加清晰. ⑵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从而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发展。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问题:张之洞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 ⑴该不该维新变法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答:派别:洋务派。 主张: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联系: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区别:反对实行君主立宪 材料中的观点出自于哪一政治派别? 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该政治派别发起的运动与维新变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问题:张之洞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 ⑵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将立议院欤? ——张之洞《劝学篇》 张之洞反对哪些做法?实质何在? 答:观点:反对兴民权;反对男女平等;反对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 实质:反对维新变法。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问题:张之洞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 ⑶要不要改革科举制度和提倡西学 时局日新,而应科举者拘瞀益甚,……,故人才益乏,无能为国家扶危御侮者。……窃谓今日科举之制,宜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 ——张之洞《劝学篇》 (张之洞)请改为三场分试随而去之法”……第一场试以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此为中学经济……第二场试以事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此为西学经济,三场 试四书驿两篇,五经义一篇” ——光绪朝东华录 张之洞对科举和西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答:态度:改科举,倡西学。 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要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寻求一条相对稳健的改革道路。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2014年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问题:张之洞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 “洋务派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和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 ——旧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02年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共同目的 救亡图存 维护统治 洋务派 维新派 守旧派 向西学习 四、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