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块金属玻璃和晶态不锈钢在6%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2.5 大块金属玻璃的制备 早期 首先用液相急冷法得到非晶粉末(或将用液相急冷法获得的非晶薄带破碎成粉末) 然后用粉末冶金方法将粉末压制或粘结成形,如热压烧结等 由于非晶合金的硬度高,粉末压制的致密度受到限制。 压制后的烧结温度又不可能超过其晶化温度,因而烧结后的整体强度无法与非晶颗粒本身的强度相比。 烧结成形时,由于塑化剂的加入使大块金属玻璃材料的有效密度下降,而且粘结后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塑化剂的性质。 具有极低临界冷却速率的合金体系被发现 后期 缓冷凝固 水淬法 铜模铸造法 电弧熔化法 吸入铸造法 高压铸造法 单向熔化法 避免非均匀形核 磁悬浮熔炼法 静电悬浮熔炼法 落管技术 低熔点氧化物包裹法 2.5.1 磁悬浮熔炼法 线圈中的高频梯度电磁场使样品中产生与外部电磁场相反方向的感生电动势 该感生电动势与外部电磁场之间的斥力与其自身的重力抵消,使样品悬浮在线圈中。 样品中的涡流使样品加热熔化 向样品吹入惰性气体使其冷却、凝固 由于磁悬浮熔炼时样品周围没有容器壁,避免了器壁引起的非均匀形核,因而使得临界冷却速率更低。 磁悬浮熔炼法 样品的悬浮与加热是同时通过样品中的涡流实现的,样品在冷却时也必须处于悬浮状态,所以样品在冷却时还必须克服悬浮涡流给样品带来的热量,冷却速度不可能很快。 2.5.2 静电悬浮熔炼法 将样品置于负极板上,然后在正负电极板之间加上直流高压,两电极板间产生一梯度电场(中央具有最大电场强度)。同时样品也被充上负电荷。 当电极板间的电压足够高时,带负电荷的样品在电场作用下将悬浮于两电极板之间。 用激光照射样品,便可将样品加热熔化。停止照射,样品便冷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样品的悬浮和加热系统是分开的,因而样品的冷却速率可以很快。 静电悬浮熔炼法 2.5.3 落管技术 将样品密封在石英管中,内部抽真空或充保护气体。样品在石英管上端熔化,然后让其在管中自由下落(不与管壁接触),并在下落中完成凝固过程。 与悬浮法相似,落管法可以实现无器壁凝固,可用来研究非晶相的形成动力学,过冷金属熔体的非平衡凝固过程等。 落管技术 2.5.4 低熔点氧化物包裹法 将样品用低熔点的氧化物包裹起来,然后置于容器中熔炼。 氧化物包裹的作用 吸取合金熔体中的杂质颗粒,使合金纯化,这类似于炼钢时的造渣; 将合金熔体与器壁隔离开来,由于包覆物的熔点低于合金熔体,因而合金凝固时包覆物仍处于熔化状态,不能作为合金非均匀形核的核心。 落管技术 B2O3 melting point:723K 2.5.5 水淬法 这是一种最早用于制备大块金属玻璃的工艺,也是最简单的工艺: 熔体在石英管中融化后,连同石英管一起投入水中冷却,可获得102~103K/s的冷却速率。 很多合金系均用此工艺制成了块体非晶。例如,直径16mm、长200mm的ZrAlNiCu系大块金属玻璃,还有直径40mm、长40mm的PdNiCuP系大块金属决玻璃。各合金系直径的差异反映了他们玻璃形成能力的差异。 注意抑制熔体与石英管发生反应 尽早把石英管投入水中,并在水中搅拌,以提高冷却速度 2.5.6 铜模铸造法 与普通的金属模铸造法一样,把熔体注入带有各种形状的内腔的铜制模具中,即可形成外部轮廓与模具内腔相同的大块金属玻璃。该工艺所能获得的冷却速率与水淬法相近,约为102~103K/s。 该工艺的关键是要尽量抑制在铜模内壁上生成不均匀晶核并保持良好的液流状态。 粘度 相比之下,低熔点、低粘度的Mg-Ln-TM和Ln–Al-TM(如La55Al25Ni20合金)系更适合与用此工艺制备。 熔炼次数 熔体的熔炼次数对所能获得的临界冷却速率影响很大,即重复熔炼数次后,Rc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反复熔炼提高了熔体的纯度,消除了非均匀形核点。 2.5.7 电弧熔化法 这是一种在普通的水冷铜床上用电弧将合金熔化,然后冷凝的十分简单的工艺。 由于铜床与熔体接触的区域易成为非均匀形核点,所以尽量抑制在这一区域内产生晶核是十分重要的。 熔化及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环境气体的种类、纯度、流量也是获得大块金属玻璃的重要影响因素。 用该工艺已能制备最大厚度约为10mm的Zr-Al-Ni-Cu系大块金属玻璃。 2.5.8 吸入铸造法 为了解决传统的铜模铸造法熔体注入铜模时易发生凝固的缺点,发明了吸铸法(也称差压铸造法)。 提高熔体的吸入速度 活塞快速移动产生的负压 在熔化室充入惰性气体加压 控制因素少 熔体温度、活塞直径、吸入速度等几个, 能非常简便地制备大块金属玻璃 制备的大块金属玻璃基本上不存在因气体卷入而产生的孔隙缺陷 日本东北大学的Inoue等人先后用吸铸法制备出了直径为16mm和30mm的圆柱形Zr55Al10Ni5Cu30大块金属玻璃。该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