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基督教堂调研报告
青岛基督教堂调研报告
摘要:青岛是有名的“万国建筑博览园”。德占青岛期间,建有大批优秀的欧式建筑。
本次调研以青岛基督教堂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这座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的根据德国古堡式建筑风格而设计的基督教堂。研究它的建造历史,建筑特点,历史事件以及现状等方面。从而对建筑有跟深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了解青岛的历史优秀建筑。
关键词:青岛市,青岛基督教堂,德国古堡式建筑,调查分析
一、背景资料
青岛基督教堂位于沂水路、江苏路、平原路、龙口路等几条道路交汇处东南侧的台地上,是一座当时专供欧洲人使用的基督教堂。德国强占胶州湾地区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昆祚来青岛传教。昆祚在青岛身兼牧师和胶澳总督顾问二任,因此在“总督府”与“总督官邸”之间选址营造基督教堂。此教堂当时专供德国信徒聚会礼拜,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1925年其全部交产转让给美国基督教信义会协会,于是基督教堂遂成为众多外国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故后来又成为“国际礼拜堂”。青岛解放以后,青岛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基督教协会设于此处,于是,这里又成为中国基督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
青岛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不是因为有多少庙,也不是因为有多少古董,而是因为这些建筑。aaa
aaa,女,(199?-),青岛理工大学?班。
因此,对于青岛建筑的调研,更有助于对建筑有跟深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本次调研,更加深入了解青岛的历史优秀建筑。
本次调研的建筑是青岛基督教堂,德国建筑师 Curt Rothkegel 设计。 1908年 4月19日,这座教堂开工建造,到 1910年 10月23日落成使用。德国驻青岛总督府是这座教堂的出资建造者,教堂建成后作为旅青的德国新教各宗派信徒举行联合 礼拜的会堂,不隶属任何差会或教派。教堂的正式名称是Evangelische Kirche für Tsingtau(青岛福音教堂),俗称“德国礼拜堂”。
本次调研,将深入了解这座基督教的杰出建筑。
二、建造历史
1898年,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拆除原有的中国村落,重新规划了一个全新的欧洲风格的城市。
新教教堂于 1907年 6月1日向在东亚的建筑师征集竞赛方案,结果,德国建筑师 Curt Rothkegel 的设计方案被选中。该堂建成后,先是由德国信义会柏林差会的昆祚 牧师主持。昆柞在青岛身兼牧师和胶澳总督顾问二任,因此在“总督府”与“总督楼”(总督官邸)之间选址营造了这座 基督教堂。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并于翌日举行了新堂祝圣典礼。
三、建筑规模与结构
青岛基督教堂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入口至于南侧,整个建筑立面造型强调其绿色式弧状塔尖,并以其作为构图中心。建筑主体高17.82米,塔楼顶至地面高36.47米,含含地下部分通高则达39.99米。礼拜堂面积429平方米,净高11米,檐高9.36米。
建筑物西侧林路处,为一高差约10米的自然石壁,近道路交叉口处采用拾级而上的处理手法,愈显建筑之高大。墙面底部采用高凸蘑菇石,深凹缝嵌边的设计形式,令人倍感建筑之雄浑,基座之厚沉。前面采取波纹状水泥抹面处理手法,质朴中含精致,配以米黄色基调则愈显典雅。檐口采用粗糙花岗岩镶嵌,局部转角又设置石块垂挂,不规则中含着和谐。宗旨,外墙设计中细部考虑严谨且深刻,处处都留有经过认真思考后精心勾画的遗痕,建筑含德国古堡式的格调,留有很深的欧洲建筑文化印记。
外观雄壮,内堂宽敞,室内为巨大的拱圆式吊顶。采用黑色的大门结合厚重的建筑基调,显得格外沉稳、庄重。整个建筑构图严谨、尺度适宜,建筑风格中留存着拜占庭时期的遗风。建筑的机构体系为砖石混合式,同时配以钢木屋架,是德占时期建筑中之精品。
同时该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是外观宏伟古朴的中世纪古堡式风格,并附设有钟楼,钟楼外部有三面墙上镶有机械报时钟表,当地人因此而称“钟表楼子”。其厚重的花岗岩教堂墙基,有着与生俱来的凝重粗犷气质,令教堂突现出的外观轮廓清晰而简练,跃然出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宽敞明亮的教堂内部可容千人之众,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上下两层,装饰精美典雅,室内的细部装饰则流淌着拜占廷时期的格调。
四、历史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7日, 日本军队攻占青岛。该堂宣布自立。四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籍传教士被遣送回国,于是该堂由在青岛的 美国差会接管,供在青岛的外国信徒共同使用,称为“国际礼拜堂”。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北方的英美籍侨民均被关押进山东潍坊乐道院(长老会教会大院)改建的集中营,于是该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