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泌尿系感染总论 一、基本定义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尿路感染 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细菌尿 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脓尿 尿中存在白细胞(WBC),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和反复发作性感染,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症状 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体检 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05/ml时多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2)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00%,特异性49%~100%。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断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尿标本收集 排尿标本: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排尿的方式取得合格的尿标本。 导尿标本:如果患者无法自行排尿,应行导尿留取标本。 耻骨上穿刺抽吸尿标本:仅限于不能按要求排尿(如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新生儿和截瘫患者也可以使用。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对症治疗、多饮水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2.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有研究显示社区性单纯尿路感染患者中,有60%患者经验用药与最终的尿培养结果不符。 单纯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三)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四)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耐药和ESBL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男性急性单纯性泌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