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孝陵导游词 自清以后,才称为“明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殉葬宫人10余人,从葬嫔妃46人。孝陵工程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告全面完工,经洪武、建文、永乐三帝,耗时32年。 * * * * * * * * * * * * * * * * * * 简介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始建于洪武四十年(138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孝陵之名取意于“以孝治天下”之意。另一说皇后马氏死后谥号“孝慈”,故称孝陵。 大金门 大金门又称大红门,是明孝陵陵园大门。其西有西红门或称小红门,门两侧之红墙将整个孝陵围了起来,墙周长45米里。 现大金门城座犹存,只是不见黄琉璃瓦的歇山屋顶。门开三券拱门,下部分是石须弥座,束腰雕花,是明初风格的精品。座上为巨砖砌成的城座。今天仍可看出砖墙外原是朱红墙皮。 过了大金门就正式进入孝陵。 大金门正北50米处,就是碑亭。碑亭原为正方形,黄琉璃瓦歇山重檐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基座为石须弥座,向南设丹陛。亭顶早已坍塌,仅留四周城框及拱门,故民间称之“四方城”。亭中石碑高8.74米,碑座为赑屃,高2.0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额竖刻篆字三行“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民间又称之为“功德碑”。碑文为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所撰述,碑文成于永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1413年),功德碑树立也标志着明孝陵全部工程完工。 明孝陵功德碑楷书阴刻,全部文字2746个,全面技术朱元璋一生的“丰功伟业”,是今天研究明初历史和朱元璋生平的重要文献资料。 出“四方城”西行,可见“御河桥”,过了“御河桥”就可以看到神道,神道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部神道又叫“石像生路”,有石斛、红枫、橡树等观叶树两行,树间有石刻动物六种,十二对,二十四只,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两对,每种石兽均为一坐一立。每对互相间距为29.5米至52.5米,此段神道是陵园中最富特色的一段。 石象路的红枫 后半部分称“翁仲路”。 伸到至此由东西向而转折东北向,而转折点即为石望柱一对。望柱又称表(华表)。石望柱高6.5米,六棱形,柱身雕回转的云气纹,柱头雕琢云龙纹,上下一气,雍容挺拔。 翁仲路主要由两对武将、两对文臣的石雕像组成,各为一对无须年轻者和一对有髯年长者。每尊石像高过3.2米,重逾万斤。 金水桥又称御河桥,原为五座,后人修复时改为三座。过桥后为200多米长石甬道,直达陵寝的大门。 金水桥 陵 门 陵门为文武方门,黄瓦单檐,正门开三券拱门(原为五门),东西两侧各开一个侧门,坊额直书“文武方门”四个字。中门东外侧墙前立有一碑,额书“特别告示”四字,此碑系清末宣统元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杨立所立,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晓谕保护孝陵的告示。 *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