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张沱生) 在 2012 年于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根据中 方建议,共同建设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主要 议题之一。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要进步,预示了两国 关系可能出现的一种光明前景。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成为双方的共 同探索与实践,并以此推动大国间普遍建立起区别于以往历史的新型 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的未来发展,都具 有十分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命题的提出与意义 事实上,早在 2009 年两国举行的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戴 1 秉国在开幕式讲话中即提出了这一命题 。遗憾的是,当时美方并未 对此予以积极回应。中方提出这一命题并非偶然,而是以三大方面的 重要认识为基础的。 首先是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的认识。冷战结束后,中国对国际 形势、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看法不断发展,从提出两极格局结 束到提出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从提出世界形成“一超多强” 格局到提出大国关系呈现新特征 (最初的概括是:大国之间既竞争又 1 见2009 年10 月25 日戴秉国国务委员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正在参与创造 21 世纪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同舟共济、共对挑战的历史,参与创造全 球化时代的21 世纪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我们能做到吗?我要说:我们 一定要努力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1 合作,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借重,利益交汇和相互依存明显加深);从 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到提出国际形势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的 发展已经不可逆转。这些判断与看法勾画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特别 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认识。 其次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认识(本文侧重于其对外战略方 面)。冷战结束后,从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路线到进入新世纪后提出和平崛起;从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到提出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从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到提出高举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宣示反映了中 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特别是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与定位的不断升 华。 最后是对中美关系的定位。1989 年夏中美关系严重恶化后,从 2 “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 到 “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 3 4 作,不搞对抗”;从“非敌非友、似敌似友” 到“致力于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7 年);从进入新世纪后的“利 益攸关方”(美方提出,中方接受,但认为还不够全面)和 “建设性 合作者”到“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从 “发展应对共同挑 战的伙伴关系”到“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 5 系”,这是中方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与定位划出的一条轨迹:最初是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10 月第一版,第350 页。 3 这一方针是江泽民1992 年11 月30 日会见美国众议院访华团时提出的,见《人民日报》1992 年12 月1 日,12 月4 日。 4 针对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在 1995 年由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召开的中美关 系研讨会上,汪道涵提出的这一看法曾得到与会者普遍赞同。当时与会者还得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接触 政策不等同于遏制政策, 虽然其中仍包含着某些遏制的因素。 5 《中美联合声明》,2011 年1 月19 日。 2 决心避免对抗、维护关系;后来是认识到了两国关系正处在一种过渡 状态;1997 年首次与美方共同确立了应争取的美好前景,但不久又 转向低调,强调利害攸关,争取建设性发展(这反映了小布什政府时 期,两国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