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种群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种群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1)种群的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基本不考)、估算法(取样调查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种群密度(或数量)的常用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适用对象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 调查程序及注意问题 ?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 ?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计数时位于边线上的,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平均值 = 6 \* GB3 ⑥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补充: = 1 \* GB3 ①微生物种群数量调查(如:蓝藻、酵母菌等):抽样检测法     = 2 \* GB3 ②趋光性昆虫:灯光诱捕法(去除取样法) 【典例1】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是(D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典例2】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C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典例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D.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典例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出生率与死亡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研究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我国沿海城市年前年后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此)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研究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注意几种不同类型的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 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ABC A B C 研究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5)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研究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出生率。 思考:(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2)预测种群数量主要是根据年龄组成。 (3)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4)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5)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6)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典例5】下列关于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C)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典例6】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BD)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

文档评论(0)

135****7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