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0年5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00
第2卷第2期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0l1.2 No.2
柏拉图的“洞穴喻”
田海平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柏拉图;洞穴喻;光源隐喻;灵魂转向
摘【 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
明,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
想: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柏拉图为西方思想精心设计
了一个“光源隐喻”,它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是理性 自主独立的凯歌,其核心是对 “永恒在者”的
“光源化”。西方现代文明之 “根”一直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寓言。
【中图分类号]B5o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1X(2000)02—0016—06
柏拉图(前427~前347)在(理想国中论证理念论的时候,运用了著名的“洞穴喻”。这个哲学
寓言在西方二千多年的思想嬗变中。实际标画出西方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哲学的基本位置。
“洞穴喻”寓言的核心。是被西方本体论形而上学传统视为前提却一直未思未究的 “光源隐喻”。
它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其中终极 “光源”被看作是使一切存在得到照亮的最高价值(至
善)本体。而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解放”历程遵循着 “灵魂转向”的基本原理。对 “洞穴喻”的分析将
使我们看到。西方哲学在其奠基阶段是如何确立一种本体论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的,这有助于我们
理解今天西方思想中各种反柏拉图主义哲学的真正动机和根本意图。并将提供给我们一个透视西
方哲学本体论隐蔽的虚无主义(即最高价值的自我失坠)的始源性视界。
让我们从柏拉图所说的那个著名的寓言开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叙述道:
苏格拉底:……,让我们想像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
一 样宽的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
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像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
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
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在描绘了这个场景之后,柏拉图继续描述:
苏格拉底:接下来让我们想像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
着用木料、石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兽。而这些过路人,你可以料到有的在说话,有的
不在说话。
格劳孔:你说的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苏格拉底:不,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你且说说看。你认为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
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而外,他们还能看到自己和同伴们的什么吗?……2【J
【收稿日期】1999一l2一o2
[作者简介】田海平.男,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授,哲学博士。
第2期 田海平 柏拉图的“洞穴喻 17
: 在后面的对话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问答,揭示了这些被缚在洞穴中的 “囚
l
徒”把各种事物的影“像”当作事物本身的情形。应该说,这个故事描绘的是一幅反映人类实际状况
的严峻画面。这些囚徒 “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柏拉图事实上通过对于洞穴中的囚徒处境的描
绘深刻地表达了那种对于一般人类处境中的人的局限性的认识,这是一种总是为事物的假像(影
●, 像)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真相的人类知识处境。人只有从这种处境中挣脱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
识。
柏拉图指出,设想有人将洞中囚徒解放一人,那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首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