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门式平面磨床 五轴五联动数控镗铣床 * * 复合车铣铣床 * * 2.加工中心的功能: (1)多轴联动控制 (2)多个运动坐标系 (3)多个辅助功能:刀具半径自动补偿、刀具长度自动补偿、刀具破损报警、故障自动诊断、工件与加工过程图形显示等。 加工中心的特点: (1)工序集中:有刀库,自动换刀 (2)加工精度高:一次装夹,减少装夹带来的误差。 (3)适应性强:零件改变时,只需改变程序。 (4)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减少了零件搬运、周转时间。 (5)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现代化管理:不需要重复操作。 加工中心的功能及特点 * * 缺点: (1)工件变形:没有进行应力释放 (2)尺寸变动:温升来不及回复 (3)切削不断屑:堆积、缠绕 (4)夹具要求高:承受大的切削力 * * 自主管理 e410H型车铣复合加工机床 * * 3.加工中心的组成 控 制 方 式 如 图 所 示 数控系统 PLC 主轴伺服单元 进给伺服单元 辅助系统 自动换刀装置 主轴电动机 主轴箱 X轴伺服机构 Y轴伺服机构 Z轴伺服机构 转台伺服机构 * * 总体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础部件:立柱、床身、工作台等。 (2)主轴部件:主轴电机、主轴箱、主轴轴承等。 (3)数控系统 : 数控装置、PLC、伺服驱动装置及电动机等。 (4)自动换刀系统:是区别其他数控机床的典型装置。刀库、机械手。 (5)自动托盘交换系统 (6)辅助系统组成 加工中心的组成 * * 3.加工中心的分类 镗铣加工中心:镗削、钻削、铣削 工艺用途分为 钻削加工中心:钻、扩、铰、攻螺纹 车削加工中心:车削为主,主体数控车床, 有刀库。 复合加工中心:车、铣、镗、钻等多种工序。 机床形态分为 立式加工中心 、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式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的分类 加工精度分为:普通加工中心和高精度加工中心 * * 从1952年第一台机床产生起,经过半个世纪历程后数控机床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运行高速化 加工高精化 功能复合化 生产自动化 控制智能化 驱动并联化 交互网络化 第五节 数控机床的发展 * * 1.运行高速化 主轴高速化: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即主轴电机的转子轴就是主轴部件。 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以上 - 控制轴数多达31个,3-6轴联动 进给速度 最快 60m/ min 换刀速度 自动交换刀具时间可达3s,最快1s 刀架转位可达0.4-0.6s 工作台(托盘)交换时间 2.5s 运算能力高速化 32位 64位 * * 电主轴 * * 2.加工高精化 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加工精度: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 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 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 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交流伺服电机已有装上106 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其位置检测精度能达到0.01?m/脉冲); 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 * 采用误差补偿技术: 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 设备的热变形误差补偿和空间误差的综合补偿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 * 3.功能复合化 工件自动装卸、工件自动定位; 刀具自动对刀; 工件自动测量与补偿; 集钻、车、镗、铣、磨为一体的“万能加工机床”等。 * * 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ATC)、五面加工中心(ATC,主轴立卧转换); 车铣复合—车削中心(ATC,动力刀头); 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ATC,可自动装卸车刀架); 铣镗钻磨复合—复合加工中心(ATC,动力磨头); 可更换主轴箱的数控机床—组合加工中心; * * 4.生产自动化 柔性制造系统(FMS) 是由两台以上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其他加工设备和一套能自动装卸物料的系统组成。在计算机控制下可以根据制造系统的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迅速调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集产品设计、制造、经营管理为一体,以柔性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