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洋流的地理意义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却没能到达目的地,4月14日晚于撞上冰山(41°43′N,49°56′W),两个小时40分钟后沉没于纽芬兰海域。
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第1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共花37天的时间,1493年他第2次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却只花了20天的时间,请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和二,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有证据显示,早在10世纪末期,北欧维京人就曾到达过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比哥伦布登陆这片新大陆要早五百年。人们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东岸卑尔根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还出现了不冻港,同纬度的大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却呈现苔原景观。
根据材料三,总结洋流对沿岸气候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纽芬兰区域图
材料二:1492年,意大利航海探险家约翰?卡博特横跨大西洋,经过纽芬兰岛时发现这里密集的难以置信的鱼群。他在日志中写到“只要把石头放进篮子里,把它沉到水里,篮子里马上就装满了鳕鱼,”另一位船员却则感叹:鱼群那样密集,踏着鳕鱼群的脊背就能上岸。
材料三:纽芬兰岛附近是舒展的大陆架,水深水深15米—91米,面积宽广,约为12万平方米是著名的纽芬兰大浅滩区。
结合课本P52页知识窗的材料,从生物学的角度,尝试分析形成渔场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分析纽芬兰渔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秘鲁渔场的原因呢?与形成纽芬兰渔场的原因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这种小船作业的捕鱼方式,以渔民家庭为主体,补货量适中,并特意避开鳕鱼的产卵季节,保证了鱼群的繁衍和生态平衡。纽芬兰渔场产量异常丰富,大量的鳕鱼一度供养了整个欧洲长达500年的时间,成为欧洲廉价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现代拖网渔船的捕捞量惊人:600吨/小时。渔民迈克回忆说“整个渔季打不到100吨鱼,机械化拖网渔船一小时就能捞上600吨。” 而且拖网渔船无区别捕捞,不分老幼、不加区别地一网打尽,所有需要不需要的鱼都捕捞上来。 “一条龙作业”的方式可以使渔场日以继夜的24小时连轴作业,不惧恶劣天气,不顾鱼类的生息季节,如此高效率极高。庞大的渔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还会将海底扫荡一空,连海洋生态也被破坏殆尽。
对比前后两种捕鱼方式的差别,分析鳕鱼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