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郑板桥辞官回家,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非隶非楷的“六分半书” 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 郑燮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擅画竹、兰、石、松、菊。 郑板桥的宽厚 郑板桥做官时,他的弟弟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做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非常感动,遂各自退让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板桥家书》:十分有名,其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wéi shè 题解: 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读书以过目成诵 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 与我何与也? 看了一遍就能背诵 作为 (对事情)有益 明白 指人的内心 空闲 相关 指出了追求“过目成诵”的弊端。 读书以过目成诵 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 与我何与也? 看了一遍就能背诵作为才能, 其实这个最不中用 眼里看得清楚明白,心中匆匆闪过, 心神用不了多少, 来来往往,看来看去,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 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段,提出 “过目成诵”“最不济事”,树起批驳的靶子。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过目成诵”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过目成诵” 匆匆而过,印象淡薄,没有收获。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 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 遍来,微言精义,愈探 愈出, 愈研 愈入,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谁 比得上 皮革 断 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探讨,探寻。 有谁比得上孔子呢? 【倒装句】 显露,此指明白。 钻研 深入 前行 穷尽,完结。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 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 遍来,微言精义,愈探 愈出, 愈研 愈入,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从古到今,过目就能背诵的人, 孔子读《易经》读到穿连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不知翻来覆去地读过多少遍, 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越是探讨,越是明白, 越是钻研越深入, 越是深入进去就越不知道它的尽头 有谁比得上孔子呢?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过目成诵” 匆匆而过,印象淡薄,没有收获。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 驳 论 立 论 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原因 读书的主张 “过目成诵” 匆匆而过,印象淡薄,没有收获 深入探读 虽 生知安行之圣,不废 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 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 以一 过即记, 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 迄无佳文。 即使 见注释【9】 停止 见注释【10】 夜间击鼓报时 认为……辛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