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空间的营造中国研究服务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会空间的营造 ———以 B 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 施芸卿 提要 :本文从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行动社会学理论及公民权和公民的勇 气三条理论脉络出发 ,探讨了当前社会转型期都市运动的一个关键个案。围 绕该集团诉讼为何在党政权力最为集中的 B 市出现及其出现后如何建构所 需的机会空间进行自我再生产这两个问题 ,提出了三个观点 :首先 ,B 市作为 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所具有的特殊权力结构 ,是营造机会空间的一个潜在资 源 ,而 90 年代以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 ,则为其提供了初始动因 ;其次 ,这些客 观机会结构只有经由行动者的积极建构 ,才能成为维权运动真正可以利用的 机会空间 ;最后 ,行动者的积极建构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争取、“生活智慧”的积 累 , 以及“以法维权”的策略建构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都市运动  主体性  机会空间 一、引言 :从居住空间到机会空间 在 B 市东南、西南方向的四环之外 ,聚集了很多片拆迁安置房 ,里 面居住着很多原先生活在旧城区传统院落内的老市民。据了解 ,这些 居民大多是 1995 年以后搬入的 ,那时这里的道路上黄土泥泞、马车飞 驰 ,小区内杂草丛生、蛇鼠出没 , 自来水无法饮用,交通极为不便。如 今 ,经过将近 10 年的时间 ,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 ,小区 入住率已达 90 %以上,周边的非正式经济繁荣。傍晚时分 ,社区外围 的公共场地上簇拥着休闲和健身的老人小孩 ,整个社区呈现出浓厚的 生活气息。  本文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城市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化解”课题研究论文之一 ,课题主持 者沈原博士、孙立平教授、郭于华教授。非常感谢沈原、孙立平、郭于华、邢幼田几位老 师 , 以及课题组的毕向阳、姜 、史云桐、常爱书、徐小涵、刘洋等同学在调查和成文中给 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文中存在的任何问题 ,概由作者本人负责。该课题得到亚洲基 金会资助 ,特此致谢。 80 论 文 机会空间的营造 然而 ,深入社区之后 ,就能发现一些与商品房社区明显不同的现 象。社区房屋密度极大 ,公共设施简陋 ,绿化普遍不足 ,临街的房屋外 观明显比内部的更为光鲜。走进楼道 ,有一个很扎眼的设计 :每一层有 三家住户 ,但其中两家的防盗门门沿紧贴 ,对成直角 ,给各家开门和关 门都造成极大不便。而且,入室之后 ,卫生间和厨房的布局都给人非常 ( ) 突兀之感 如图 1 : ( ) 图 1  更改之后房屋平面图 粗线条标注的是门 经了解 ,这并非房屋的初始设计 ,而是房屋建成之后为了尽可能多地安 置被拆迁居民改建而成的 ,房屋原始平面图如图 2 : ( ) 图2  更改之前房屋平面图 粗线条标注的是门 81 社会学研究  2007. 2   可以看出 ,更改前后 , 同样大小的空间里硬生生地多挤出了一套一 居室 ,这个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居住空间 ,无形之中竟然被巧妙地扩大 了。这个发现极大地冲击了我们的视野 ,如此刚性的建筑空间尚且能 够被营造和扩张 ,更何况无形的都市运动空间呢 ? 都市运动的这种机 会空间可以见缝插针地在体制内生长出来 ,而这种生长和建构的逻辑 , 正是当代中国都市运动得以发起和维持的根本。 二、问题及文献综述 ( )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