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控制措施方案.docxVIP

预应力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控制措施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 LTD 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预应力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控制措施方案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 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5月 目录 TOC \o 1-2 \h \u 7571 1.编制依据 1 14756 2.工程概述 1 14276 2.1工程概况 1 15769 2.2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1 20518 2.3水文地质条件 3 13779 3. 施工方案选择及施工部署 3 28147 3.1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选择 3 10122 3.2试桩检测 3 15507 3.3施工部署 4 16639 3.4施工临时设施 6 3669 4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6 26358 4.1监测目的 6 27094 4.2监测项目 6 23315 4.3控制点布设 6 14343 4.4监测方法 6 16898 4.5监测测点的埋设 7 20604 4.6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措施 7 13054 4.7监测频率及监测预警 8 26651 5挤土效应应急措施 8 24457 6监测人员安排及数据传递方式 8 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预应力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控制措施方案 2017年5月 第 第 PAGE 22页 1.编制依据 名称 编号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 5 吉林省地方标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0G409 7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2.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位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德新区。拟建工程位于长德经济开发区德贤路以南,102国道以东。用地东北侧为长德甲三路,东南侧为长德丙一街 ,西南侧为机械城用地,西北侧长德大街。建筑面积134460.95㎡;地上建筑面积为107277.72㎡,地下建筑面积为27183.23㎡;主要结构选型(地上/地下)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此工程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米。终压值为2.2Ra。 设计管桩信息表 2.2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长春市位于松辽凹陷的东部边缘,是北东向展布的郯庐断裂与东西向展布的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陆缘碰撞褶皱造山带的交切复合部位,古生代时期的沉积物较少,局部有二叠纪地层出露,在中生代地台下降,在东部山区有侏罗纪的沉积层。长春基岩有厚层白垩纪泥质砂页岩陆相沉积,第四纪中更新世有长白山岩浆活动。 2.2.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查报告,拟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序为: 第1层 素 填 土:黑、灰黑色、褐色,以近期人工回填粘性土为主,稍湿,松散-稍密,局部地段为耕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层厚0.40~5.40m。 第2层 粉质粘土:褐色、褐黄色,可塑偏硬状态,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呈高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地段该层缺失。层厚0.00~4.90m,层顶标高205.72~212.85m。 第3层 粉质粘土:褐色、黄褐色,可塑偏软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高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层厚0.80~5.60m,层顶标高203.64~211.45m。 第4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可塑偏硬状态,中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层厚0.90~7.50m,层顶标高200.63~210.65m。 第5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呈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高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地段该层缺失。层厚0.00~8.40m,层顶标高196.63~208.05m。 第6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可塑偏硬状态,中等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层厚2.20~9.90m,层顶标高192.13~205.23m。 第7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呈可塑偏硬状态,中等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地段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1.00~10.90m。层顶标高189.63~196.96m。 第8层 砾 砂:黄色、灰色,饱和,中密状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差,磨圆差。混大量可塑偏硬~硬塑状态粉质粘土,局部呈粉质粘土混砾砂状。局部地段未揭露该层。该层分布不均

文档评论(0)

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