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悲剧的遮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对悲剧的遮蔽 启蒙思想家对古希腊造型艺术的美的颂扬遮蔽了古希腊悲剧。 启蒙思想家的逻辑是:古希腊造型艺术的美是对古希人的腊理想生活的写照。 启蒙思想家事实上是在借古希腊艺术和对古希腊人生活的幻想表达自己对未来人类生活的理想。因此,表面上看是以古希腊造型艺术遮蔽古希腊悲剧,实际上是以启蒙思想家自己的理想美化了古希腊人的生活。 以席勒为例 古希腊人的生活是感性与理性尚未分裂时的理想生活,这种生活本身就是美的艺术作品。 近代人的生活是感性与理性分裂后的世俗生活,这种生活充满压力、痛苦和不和谐。 未来的理想生活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恢复感性与理性和谐的理想生活。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体是意志(will)或求生意志(will to live)。它无处不在,且处于尚未分化的状态。 无处不在的意志本体分化为各种个体意志,个体意志的实现就形成现实世界。 我们通过自己的个体意志可以感受到意志本体的存在。 叔本华对世界的三层次划分 尚未分化的意志本体 业已分化但尚未具体化的普遍理念或概念 具体化了的具体事物 三者的关系为前者为后者的本体,后者为前者的现象;前者总是想要通过后者来表现自己,后者总不可能完全表现前者。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逻辑 意志不断要求满足,但现象永远不可能满足意志的要求,从而让人生总是处于因挫败和缺乏而产生的痛苦之中。 假使我们的欲望都得到满足,不再去追求新的东西,这时也不会产生快乐,相反会是更加痛苦的厌倦。 总之,受意志鼓动的人生就是间杂着短暂厌倦的永恒挫败。人生如此,万物亦然。 摆脱痛苦的极端方式 既然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法满足的意志,那么摆脱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取消意志,也就是取消生命。 艺术作为暂时的慰藉 人生处于由具体事物构成的现象世界,由于具体事物的短缺意志不能得到实现,因此人生总是处于痛苦之中。 艺术不是具体事物,而是理念;对艺术的沉思可以让我们超越具体事物构成的现象世界,进入理念世界,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喘息。 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它就是意志本身的存在形式,由音乐可以进入那个无处不在的、没有分化的意志本体,从而彻底摆脱痛苦。 叔本华的混乱 由于意志本体被构想为痛苦之地狱而不是快乐的天堂,因此叔本华的思想出现了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人生通过艺术、音乐不断由现象世界超越到理念世界再超越到意志本体的世界,人生在这种超越过程中获得对痛苦的暂时解除;另一方面超越的最终目标意志本体又是痛苦之源,彻底超越之后不是获得了快乐,而是陷入最大的痛苦。总之,无论超越还是沉沦,人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痛苦。 尼采与叔本华的区别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但不同的是,尼采认为艺术制造的幻象可以抵制人生的苦难,艺术可以使人的生命力或求生意志得到极大的发扬,由此尼采阐发了他的审美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没有善恶的区别,世界没有真假的区别,惟一有意义的区别只是美丑的区别。美的人生和世界可以被当作善的人生和真的世界而得以生存;丑的人生和世界被当作恶的人生和假的世界而走向灭亡。 尼采发现古希腊人生活的真相是痛苦 尼采借森林之神西勒诺斯(Silenus)之口说出了人生的真相:最好是别出生,次好是立刻就死。 艺术成了希腊人逃避痛苦生活的手段 日神艺术(造型艺术)制造梦幻 酒神艺术(悲剧艺术)制造沉醉 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摆脱或掩盖现实生活的苦难。 尼采具有与席勒完全不同的逻辑 席勒:希腊美的艺术是希腊美的生活的反映 尼采:希腊艺术之所以制造美梦和沉醉,原因在于希腊人无法承受现实生活的苦难。 由于尼采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希腊的造型艺术而且能够解释悲剧,因此比席勒的理论更具有解释力。 尼采的审美主义世界观在后现代的反响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我们的世界从外表到内核都是根据美学原则虚拟起来的。后现代主义者通常将这种思想的源头追溯到尼采。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一个高贵的和本身完备的情节的再现(直译就是模仿品),具有可以感知的规模,用具有特殊魅力的语言写成,在各个部分采用不同种类的吐法方式,通过表演者而不是利用叙述方法展开,并且依靠(刺激)怜悯和恐惧心理,使那种性质的情绪得到宣泄而减缓下来。 (1)“高贵”可以将悲剧与喜剧以及各种低级的东西区别开来。(2)“自身完备”指的是结构上的有机统一,要有开端、中局和结尾。这种思想后来被古典主义戏剧家发展成为著名的“三一律”教条,即所谓的“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3)“具有可感知的规模”指的是悲剧的各部分必须很容易领会,且构成一个整体。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一般看法。(4)“用具有特殊魅力的语言写成”指的是悲剧语言采用节奏和旋律。这与后来莎士比亚开始用散文写作的悲剧非常不同。(5)“采用不同种类的吐法方式”指的是悲剧的抑扬格朗诵与合唱曲的区别。(6)“通过表演者展开”可以把悲剧与叙事诗区别开来。(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