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作业桐城闪闪制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座美丽的小城 桐城市引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7年)。市政府驻文昌街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大沙、挂车、龙眠、孔城四河汇注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矿藏有石墨、白云母、墨玉、大理石、蛇纹石、铁、钒、铜、泥炭等。国家商品粮基地。 目 录 1.基本介绍 2.交通区位 3.桐城教育 4.自然状况 5.建制沿革 6.古城桐城 7.人文历史 8.经济状况 9.桐城商标 10.桐城之最 11.桐城名人 12.城市名片 13.旅游景点 14.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邮编:231400代码:340881   区号:0556   拼音:Tóng Chéng Shì   英译:Tongcheng City   全市辖3个街道、12个镇、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文昌街道、龙眠街道、龙腾街道,双港镇、新渡镇、金神镇、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吕亭镇、大关镇、唐湾镇、鲟鱼镇、嬉子湖镇、黄甲镇及市经济开发区、双新经济开发区。合(肥)九(江)铁路、合(肥)安(庆)高速、206国道、228省道过境。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桐城文庙、吴越故居、半山阁、施从云墓、戴名世墓、姚莹墓(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尺巷、孔城老街、龙眠山、披雪瀑以及桐城中学内有“二野”司令部旧址等。   民国时三十八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省直管试点市之一 交通区位 桐城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交通便捷,陆路方面,206国道、合九铁路和合安高速(G4212)纵贯全境,航空方面距安庆、合肥机场较近,水路通过菜子湖直通长江。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从市区到主要乡镇都有干道相连,邮电通讯方便快捷。 桐城教育 高等教育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职教育   桐城 望溪高级职业学校   桐城中华职业学校   桐城技工学校   安庆文都科技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   桐城中学   天城中学   桐城二中   桐城四中   桐城五中   桐城六中   桐城七中   桐城八中   桐城九中   桐城十中   桐城十一中 民办教育   吴汝纶公学 自然状况 全市总户籍人口75万,城区常住人口12万。国土面积147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境内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矾、花岗石、大理石、铜、铁等1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灵猫、水獭、江豚、白鹤、巨蜥等,珍稀植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等,药用植物多达200余种。 建制沿革 夏,属扬州之域   商,属扬州之域   周,置桐国   秦,为舒县隶九江郡   西汉,初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改称舒县   东汉,属舒和龙舒侯国,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刺史部。   晋,属舒县,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道,又隶晋熙郡。   南北朝宋,初为舒县,隶庐江郡;后为阴安县、吕亭左县,隶晋熙郡。齐,属晋熙郡阴安县,庐江郡舒县、吕亭左县(建元二年割晋熙属)。梁、陈,为枞阳郡枞阳县。   隋,初为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同安县,隶同安郡。   唐,初仍为同安县,属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禄山叛唐,去郡县名称中的“安”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