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东西方之间的往来, 特别是中国是欧洲 之间的往来,应该说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开始了。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 方学术思想向中国 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 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 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 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 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 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 为主。1605年利玛窦辑着 《乾坤体义》,被 《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 “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皇宫,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 。 东学西传 文明传播的双向性 人类的文明传播总是双向的。 13- 19世纪中叶的 “东学西传”,曾经深刻地影响 了西方。中国的思想文明、制度文 明 ,为欧洲早期启蒙思想家冲决中世纪宗教统治的黑暗 ,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与强力的理论支撑 ;同时 ,中国的物质文明也深深地切入了欧洲人的生活。 18- 19世纪之间 ,“中国潮”曾席卷欧洲 ,有效地配合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潮的涌起。这曾是令西方学者心醉的话题。但是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 ,西方人很少回顾这段历史 ,更不肯作深入的理论阐述了 ;而中国人在“西风东渐”过程中 ,又往往丢失了自己 ,社会上对它知之不多 ,作研究与评价者尤为罕见。 这与我们民族对世界 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实在太不相称。现谨就笔者所知的一些情况 ,将有关史实作一番初步梳理 ,以期引起有志于此的学者们的共同关注。挂一漏万 ,还祈学界予以教正。我觉得 ,开展这方面的深入研讨 ,定然有益于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自强 ,有利于新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 谢谢! 组员:姚本坤 潘文锋 班级:泰语班 中外文化交流 前言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逐渐由近及远地与别国 接触联系,进行文化交流。 它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政府使节、留学学生、宗教、商业与商人、手工工匠等,甚至战争与俘虏,也曾为文化交流提供渠道。 中国与各国之间文化 交流的深度广度各有不同, 彼此所受对方影响深浅及产生的结果,也因国家与时代而异。但中国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而在与各国交光互影的漫长过程中,总的来看是中外双方相互受益。 目录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二.海路“丝绸之路” 三.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 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五.郑和下西洋 六.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海上仙山 《史记·封禅书》说: “天下名山八,而五 在中国,三在夷蛮。”这里所说的“三在夷蛮”的名山,便是所谓的“三神山”。这是战国方士们都极其向往的地方,曾争言之于皇帝,这当然也是皇帝所求之不得的好事。所谓的“三神山”就是方士们描绘的,是秦始皇等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梦寐以求的“海上仙山” 徐福东渡 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年),这 位一心想传位万世的皇帝在“南登琅邪”、“留三月”的海上巡游时,接到了齐人徐福等方士的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于是,秦始皇便“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秦始皇派出这样一支多达三千人的庞大船队,去探求尚是扑朔迷离的“三神山”,不能不说是一次探险的壮举!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是否到达日本,这是一个历史的谜,但是中日交流在很在之前就开始了,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 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 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安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 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 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