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第四讲儒家文化(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及儒家精神 汉代儒家思想 董仲舒生平及著作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人,享年75岁。 《汉书》记载有123篇,研究《春秋公羊》学著称,《春秋繁露》82篇,《春秋决狱》、《举贤良对策》等。 治学精神:“三年不窥园”,学术造诣高深,拜师者甚多。誉为“博学君子”、“汉代孔子” 。景帝时任博士(文教),武帝时三次问对,其三大文教政策均被采纳,政治不得志,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前121年托病弃官。 董仲舒的思想 天意主宰一切(天者乃万物之主,天意尊阳抑阴),天人感应 “天地之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也,……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人是天的缩影 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有道德情感,并以之赋予人 “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君权神授” ——“遣告论” “三纲五常” 阳为主,阴为辅 ,君为阳,臣为阴,故应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天意”的安排;“五伦”关系的道德信条应该是仁、义、礼、智、信,即“五常”,二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教 “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将儒学神学化 三大文教政策 指导思想: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 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具体内容 1、教化之本在人才,人才之本在教育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 意义:建立起了以太学为首的中央官学体制。太学在后世成为封建官学的龙头样板; 以太学养士,官吏的摇篮。 2、重选举以取士 养士与选才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上各类人才各尽其材。改革官吏铨选制度,设立察举制。 各诸列侯、郡首岁供二贤人,经观察贤者有奖,不肖者有罚。 “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 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无论是学校养士还是国家选士,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否则,百家殊方,法制数变,君主无所持,百姓无所从,仍然很难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稳定。 意义:不仅使汉代学校养士和察举取士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在思想上奠定了汉王朝巩固统一大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又为隋唐以后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主要标准埋下了伏笔。 宋明理学:儒家文化的新形态 濂学代表周敦颐生平及其著述 1、生平: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朝道州(今湖南道縣)人,其家世代以儒术为业。小時候孤贫,寄养在母舅郑向家。神宗的時候,当郴州知州,也是最高的官位,不及半年。后来当广东转运判官。他为官廉明,断狱一定要有真凭实据。但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始终未曾显达。晚年,因病迁居庐山莲花峰下,潜心学问,苦读经书,钻研《周易》,提出诸多有特色见解。他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是宋朝理学的开祖,程顥,程颐都是他的弟子。 2、著述:《太极图說》,《通书》(《易通》)(诗文)《爱莲说》、《拙赋》等。 《太极图说》由图和说两部分构成,“图”是以易象对易理的图解,“说”是以文字对易理的解说。 《太极图说》中,周敦颐依据阴阳哲学的原理,立足于儒家的文化价值理想,提出了一个与佛教相抗衡的宇宙生成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根源于无形无象、寂寞不动的“无极”。它在天地产生前就已存在,且包含着丰富的内蕴。无极产生出宇宙的原始实体——太极,并处于不停顿地动静交替的状态,动时生阳,静时生阴。实吸收了佛教“非有非无”的观点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