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绪论2013.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朱静媛 绪 论 :两 个 问 题 卫生监督的学科背景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概述 学科背景 预防医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预防医学的发展展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卫生毒理学 (二)预防医学发展史 三个阶段 三次卫生革命 三个阶段 (1)经验预防阶段:预防医学思想形成时期 (2)实验预防阶段:预防医学与实验医学相结合时期 (3)社会预防阶段:预防医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时期 经验预防阶段 经验预防阶段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个体摄生防病扩大 到人群预防,卫生学概念扩大到公共卫 生学。 卫生学扩大到公共卫生学 第二次卫生革命:医学模式的转换,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医学模式对于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起重要作用。 病因观的发展 神灵说 朴素唯物主义说 病原生物说 生态说 生物—心理—社会 健康观的转变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3.生物医学模式: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和实验科学的兴起,机械论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 之后无菌术、血型、显微镜的发明,抗生素、疫苗、杀虫剂的应用等,产生了生物医学模式:“宿主、环境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生物医学模式的最大缺点: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如Aids,自杀,精神病等。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影响人群疾病与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等 生物遗传因素 医疗服务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非简单否定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完善和超越。 综合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综合影响。 对疾病要从三维空间进行立体诊断。 更能全面、客观地指导人们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的卫生保健问题。 社会预防 ——预防医学必须从实验室扩大到社会实践,从生理预防扩大到社会心理预防,从单纯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疾病谱改变 新的时代背景(2): 卫生战略目标 人口老龄化 现代医学面临挑战 医学目前面临的挑战 1.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2.临床混乱(CCTV-1) 2000年7月13日 第2187期: 医生:不能开单提成 2000年7月15日:没谱的药价 2000年7月21日:医嘱出口,提成到手 2000年7月25日:难降的药价 2000年7月26日:药品招标, 喜中有忧 2000年8月 4日:招人住院招儿太损 3.社会公平受挫: Gini系数 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卫生概念的提出。 社区卫生 ——是由卫生及相关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医疗、预防、康复及健康指导等保健活动的总称。它的基本内容是初级卫生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是整体医学观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实施中的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全科医生 ——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导向,实行个体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可亲近性保健服务。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三级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 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也称综合预防(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也称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1)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预防高血压纲要、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等; (2)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环境; (3)面向大众推行保健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慎重使用抗菌素等。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搞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