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其他地方剧种 一、越剧 越剧产生于浙江农村。1906年前后,由当地农民在农闲时演唱,一人主唱兼打尺板,一人帮腔兼打小鼓,所唱的曲调为当地的山歌、小调和“落地说书”,因此又被成为“小歌班”。 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结构,有尺调腔(定弦5 2)、弦下调腔(定弦1 5)、四工调腔(定弦6 3)。主要板式有慢板、慢中板、中板等。 越剧采用小型民乐队伴奏,有越胡、三弦、月琴、琵琶等乐器。吸收了歌剧和电影音乐的伴奏方法,注意发挥各种乐器的性能及运用不同的乐器组合以适应剧情的需要。 欣赏:《楼台会》 二、评剧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初为冀东一带的农民在农闲时演唱的“对口莲花落”,后逐渐由农村到城市,吸收了东北的“崩崩戏”,之后进入北京、天津,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大鼓等因素,逐渐完善成熟。1935年经白玉霜等名演员赴上海延长而闻名,正式称为“评剧”。 评剧唱腔属板腔体结构,有正调和反调两类,以板胡为主要。语言通俗易懂,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曲调自然流畅,表现情感细腻。 三、黄梅戏 原名“黄梅调”。原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结合当地的花灯、高跷形成以唱“二小戏、三小戏 ”为主的民间小戏,流传在鄂、皖、赣三省地区。 后经过严凤英等艺术家的创新,以其优美动人的唱腔,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国内受欢迎的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剧目有小戏和正本戏两类,各有不同的唱腔。小戏如“打猪草”等,表现普通农民的生活, 唱腔来自民间歌舞,称为“花调”,几乎每个剧目都有特定的曲调,较多的保留了民歌的特点,充满乐观、诙谐的气氛和生活气息。 欣赏:《对花》等 四、湖南花鼓戏 清末时流行于湖南城乡,由“地方戏”、“灯戏”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来,以反映人民的生活片段、民间传说为主。 唱腔属于板腔体和曲牌体的综合体结构,曲调丰富,有正调、专用曲牌和小调三部分。 小调类是穿插在正调之中使用的曲牌,一般保持了原有的民歌特色,如采茶调、洗菜心等。 湖南花鼓戏以大简胡琴、二胡、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风格朴素粗犷、生动活泼。 欣赏:《刘海砍樵》等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