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印反击战中的英雄;主要英雄人物;中印反击战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是英雄?;战前能忍;毛泽东和印度的关系;;
10月26日,毛泽东会见尼赫鲁总理。这次会谈,两人深入的谈论了中印两国的关系。
在谈到世界和平时,毛泽东指出:
尼赫鲁总理主张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并希望赞成和平的国家日益增多。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我们赞成。
;为此目的,就需要除去一些足以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因素。中印签订了关于西藏的协定,这有利于消除引起的怀疑,妨碍合作的因素,我们共同宣布了五项原则,这是很好的。;这次会谈,据当时担任翻译的外交官白春辉回忆。那天的会谈,两人一直谈到很晚,直到月亮升起时,尼赫鲁总理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一直将他送到车旁。在握手时,毛泽东吟出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可见毛泽东对印度是多么的重视。;1958年12月14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函周恩来,公开提出片面主张,声称中印边界已经确立,要求中国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要求中国修改地图。
中国政府对此未予理睬。;1959年4月26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目前,中印两国关系不正常化的原因,责任全部在中国。
印度当时为何敢这样嚣张?
;毛泽东对我国外交部的回应做了修改,其中强调指出:
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菲律宾都有许多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向,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美帝国主义,而不是在印度。
印度不是我国的敌对者,而是我国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
;1959年8月,印度军队挑起了第一次武装冲突。
毛泽东要求:
我军不挑衅,不示弱,印来攻,即击退之,不追击,不出击。
;1959年10月,印度士兵袭击我边防部队,打死伤中国士兵多人。
毛泽东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
中印两国各后退20公里,不要武装人员,各管各的事,如果印度不同意,中国单方面后退20公里。;毛泽东一直对印度实行避免冲突,团结争取的方针,主要是考虑到:
第一,印度同中国一样,是受过帝国???义殖民压迫的国家,有共同的基础;
第二,对我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南,而不是西南方向,不能两面对敌。
;
第三,印度在民族独立国家中有较大的影响,争取印度就可以团结其他的一些国家。
第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总体上来说还是较好的,双方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讨论;但是这一切对于印度来说,他并不领情,把中国对他的忍,当做自己狂妄的资本。;中国有句老话: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毛泽东也曾这样说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战时敢战;1962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对中印边界武装挑衅加以反击。;毛泽东说:“多年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而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
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到底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和平解决边境问题才有希望”。
;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只手夹着烟,另一只手作了个搂的姿势,说:“我们插进去,不打。”他变换了一下姿势,像是自言自语:“21平方公里,2000多人,作个愿望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办不到。”;;;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们的西藏”。
;在场的军方将领,都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但是毛泽东一再提醒说,我军没有同印军作战的经验,切不可麻痹大意,要精心布置。;经过了战前的精心备战和作战部队的英勇作战。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军队一直打到了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不到300公里的地方。就在这个时候,边境反击部队,突然接到了中央军委退军的命令。
打了胜仗却要退军,让很多将领都难以理解,;讨论;试想?;战后勇退;军事上;经济上;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数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的,运一车油到拉萨要烧掉半车,而当时中国还是“贫油”国,也没有足够的汽车来运输,而相比之下,依托印度大平原的印度却能方便使用汽车、火车搞运输。
;政治上;从国际方面来说;与中国相比,尼赫鲁在第三世界的崇高地位和声望则使得不止第一第二世界想利用印度制衡中国,同时第三世界更是一面倒批评中国发动战争。
;大陆和台湾的台海问题存在着国民党政府反攻的可能。 中国方面同时也唯恐战争规模超过冲突起因的需要,防止其他国家等拥有介入战争的理由。(美国当时曾警告如果中国再不停火将派遣军队支援印度)。
;其他方面;
战前能忍,展现了大国领袖阔达的胸襟;
战时敢战,体现了大国领袖当机立断的气魄;
战后勇退,彰显出大国领袖统筹兼顾的意识。;英雄人物:张国华;;奉命出征;意气本有点消沉的毛泽东也抖擞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