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2
四、感觉系统
(Sensory System)
81. 感觉症状和体征可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哪些思路?
(1) 感觉症状和体征的分布通常可提示病变在神经轴起源的位置,疾病的时间进程通常可提示病因。
(2) 感觉症状通常先于感觉体征出现,患者如有感觉症状而缺乏体征,并不能意味着症状为心因性。
(3) 分离性感觉缺失,如痛温觉异常而轻触觉正常,虽常见于脊髓病变,但也见于周围神经病特定大小的神经纤维选择性受损,如淀粉样神经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等。
(4) 疼痛是某些神经病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小神经纤维受损时。多发性神经病伴明显疼痛见于糖尿病、酒中毒及卟啉病等神经病,Fabry病、淀粉样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及显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和副肿瘤性感觉神经病等。
(5) 对颈痛或背痛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异常必须审慎地解释,这些异常可能是与目前主诉无关的偶然发现。
82. 深、浅感觉传导路径有哪些异同?
(1) 痛、温度觉传导路:
①躯体皮肤粘膜痛温觉周围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Ⅰ级神经元)?脊神经后根?在髓内上升1~2个节段,终止于后角胶状质(Rolandi)神经细胞(Ⅱ级神经元)?经前连合交叉到对侧侧索,形成脊髓丘脑侧束(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上行?经脑干?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
②头面部皮肤粘膜痛、温和触觉周围感受器(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单极神经元(Ⅰ)?三叉神经脊束?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触觉纤维终止于感觉主核(Ⅱ)?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上行?经脑干?丘脑腹后内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
(2) 深部感觉传导路:
①意识性深部感觉或本体感觉冲动起源于躯体和四肢的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深部结缔组织和皮肤深部感受器(肌梭、腱梭和神经末梢)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Ⅰ)?脊神经后根?经脊髓后索上行,组成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来自T5以下的纤维走行在薄束,来自T5以上传导胸部、上肢和颈部的纤维进入楔束?终止于延髓被盖背侧的薄束核和楔束核(Ⅱ)?丘系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上行?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
头面部感受器(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单极神经元(Ⅰ)?三叉神经脊束?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Ⅱ)?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上行?经脑干?丘脑腹后内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
②非意识性或反射性深部感觉为传入小脑的深部感觉,由2级神经元组成。肌肉、肌腱和关节深部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Ⅰ)?脊神经后根?终止于脊髓中间内侧核和背核(Ⅱ)?轴突进入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经绳状体,脊髓小脑前束经前髓帆和结合臂,均至小脑前叶和后叶的旧小脑部分,功能是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
(3) 触觉传导径路:
包括两条:其一不交叉位于后索,加入薄束、楔束上行,传导精细触觉,其径路已如上述。其二交叉到对侧前索,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传导粗略触觉。皮肤和深部组织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Ⅰ)?脊神经后根?经脊髓后索上升1~2个节段进入后角,终止于后角固有核(Ⅱ)?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前索,小部分走在同侧前索,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至延髓中部,与脊髓丘脑侧束合并成脊髓丘脑束,经脑干?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
面部触觉传导路已如上述,见(1)之②。
83. 各型感觉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感觉障碍包括:①抑制性或破坏性症状:如感觉减退或缺失;②刺激性症状:如感觉过敏(Hypersthesia)、感觉倒错(Dysesthesia)、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及疼痛(Pain)等。
感觉缺失类型包括:
(1) 末梢型:肢端对称性手套袜套形深、浅感觉障碍,远端较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
(2) 神经干型:某周围神经受损,其皮肤支配区出现感觉障碍,如桡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
(3) 神经丛型:受损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
(4) 神经根型:各种感觉障碍按神经根支配区分布,伴剧烈的放射性痛,称为根性痛,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等。
(5) 后角型:病变同侧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
(6) 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
(7) 传导束性:根据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4_T4316-2022_皖北地区设施草莓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VIP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3 单元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人教版高中数学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二4.1 数列的概念(精练)(解析版).pdf VIP
- 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相关知识.pptx VIP
- 《尝试教学法》-公开课件.ppt VIP
- 石油化工行业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说明(2019)版.docx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3 单元测试卷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序列表.doc VIP
-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练习(2020整理).pdf VIP
- 保洁服务管理人员安排、架构,管理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