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复习总结(五)脱贫攻坚.docxVIP

2019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复习总结(五)脱贫攻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点五 脱贫攻坚 【热点点击】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 HYPERLINK 李克强在发布的 HYPERLINK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中考衔接】 民生的思想主张 一、中国古代的“民生”思想主张: 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②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 ④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⑥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⑦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⑧刘邦:“休养生息”政策。 ⑨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阐述“天人感应”理论。 ⑩黄宗羲:君害论、公天下论、“工商皆本”论、“公其是非于学校”说。 二、近代东西方的“民生”思想主张: ①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②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③启蒙运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思想。 中国近代(1)农民阶级: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颁布《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民族资产阶级: ①维新派颁布新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②革命派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无产阶级: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党在解放区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使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现代①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满足了全国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②建国初,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 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的正确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行。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⑤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⑥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 ⑦2006年取消农业税,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 ⑧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世界史部分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 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③苏联(俄):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福利国家的建立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3.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4.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险、住房保险、失业保险等。 5.概况: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6.影响 (1)积极: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懒人经济”,损害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由孔子到孟子,从仁爱到仁术,形成了系统化的社会慈善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构建和慈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中,另一有代表性的慈善思想是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进而,“多财,财以分贫也”,“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