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公开课件(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音韵学 赵日新 2009年9月 本课程参考书目 丁声树、李荣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版社。又载《方言》198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焘、耿振生2004《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罗常培1962《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 董同龢2001《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 耿振生1992《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 王 力1981《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王 力1985《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王 力1980《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王 力1991《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李新魁1986《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 潘悟云2000《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魏建功1996《古音系研究》,中华书局。 第一章 绪论 一、音韵学的性质和功用 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是研究历代的汉语语音系统、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汉语音韵学最初属于传统的语文学,后来传统语文学发展为汉语语言学,而汉语音韵学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汉语语音学。 二 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 1、音韵学的形成条件——注音方法的改进 (1)譬况:描写某字发音的情貌和方法。常用的术语有“急气”、“缓气”、“长言”、“短言”。《淮南子·说林训》“亡马,不发户辚。”(不取掉门槛去寻找)高诱注:辚读似邻,急气言乃得之。 《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故使卫主之也。”(使卫在齐伐卫的战争中居于主位)《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也就是说“伐”的两个意思,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 守温三十字母:《守温韵学残卷》《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和尚。敦煌石窟曾经发现一个署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韵学写本残卷。据此推知,守温可能是后汉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县)居民。守温韵学残卷载有30字母。 标目和总数跟敦煌唐写本《归三十字母例》一致: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后来有人调整 30 字母的排列顺序,增加“非、敷、奉、微、娘、床” 6个字母,形成等韵里通行的三十六字母。 《广韵》以后,尚有《集韵》,仍是《广韵》的系统,不过大量增加了字数。到《五音集韵》(金韩道昭作)开始改变《广韵》的分韵,分为160韵。至于与《切韵》系韵书相对立的北音韵书,自《中原音韵》至《五方元音》,从语音而言,这一派韵书,固属于近古语音的系统,然而就其书的体例来说,也还是不免受《广韵》的影响。 总之,《广韵》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部极其重要的韵书,它既是研究古音学的阶梯,又是《切韵》系(即中古音)韵书的代表,宋元以来,按字母次第,纵横排列的等韵图,也是以《广韵》作为原始基础的。 三 音韵学的分支 四 音韵学的研究材料及方法 材料:死材料,活材料 1、文字之假借及谐声:最早的材料。 谐声字偏旁尽管不能告诉我们一个字的实际读音,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某偏旁和某字在造字时代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很多字都用同一个谐声偏旁,那就表明这些字的读音当时都相同或相近。如:河、何、可、苛、轲、啊,各、客、硌、烙、洛、路。不过,由于基本汉字在汉代以前就产生了,谐声偏旁主要就只能用来观察上古音。 前七种是古代小学家常用的材料,多为死材料。而后三种多是活材料。 五 本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学习汉语方言学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1、了解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韵书、韵图 2、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古今对应规律 3、推求字的音韵地位(声、韵摄、调)★ 稍晚于《声类》的是晋·吕静的《韵集》。这本书也已不传。此外,当时陆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韵书还有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这些韵书也都不存在了。从当时人们的评论来看,这些韵书大都还比较粗疏,夹杂着很多方音,不足以成为读经作文的典范。颜之推说他们“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他批评李季节“时有错失”、阳休之“殊为疏野”。 大约在隋仁寿元年左右,一部划时代的韵书诞生了,这就是陆法言编辑的《切韵》(今传最早的韵书)。《切韵》成书于601年,它是继承了以前的韵书而制作的,并且是在比较诸家韵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由于它的精密性和权威性,使其他韵书相形见绌,所以它一出世,六朝的其他韵书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而逐渐被淘汰,大概到唐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