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英语教程 译文 作者 吕云翔 杨雪 林珣_ 8_中文.docVIP

计算机英语教程 译文 作者 吕云翔 杨雪 林珣_ 8_中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章 因特网 第一部分 阅读和翻译 A部分 Web 2.0 1. 简介 Web 2.0这个术语与万维网上的网络应用息息相关,这些应用可以促进信息共享、交互性、用户体验设计以及合作(见图8.1)。一个Web 2.0网站允许用户在一个虚拟平台上通过社交媒体以数据编辑者和浏览者的身份互相影响、互相合作,这点和只允许用户浏览特定数据的Web 1.0的网站截然不同。社会网络、博客、维基、视频分享网站、托管服务、网络应用、mashups和folksonomies都是Web 2.0的实例。 Web 2.0的概念始于2004年末由Tim OReilly担任总裁的OReilly出版社举行的Web 2.0会议。虽然这个术语的提出代表了一个网络新时代的来临,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规范有任何的更新,而是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们使用网络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不管Web 2.0与以前的技术是否有本质上的区别,万维网的创伤人Tim Berners-Lee认为这才是他眼中的网络——一个协作的媒介,所有人都可以相遇、阅读、编写数据的地方。他将Web 2.0称为“读写网络”。 2. 特点 Web 2.0不仅仅允许用户检索数据,它扩展了1.0中已有的功能,仍然通过浏览器却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界面、更多的软件以及更大的存储能力。这就是所谓“网络平台”计算。用户可以为Web 2.0网站提供数据,并且拥有这些数据的部分控制权。这些网站可能采用了“参与式架构”,鼓励用户为目前使用的应用增添更大的价值。 网络共享平台的概念就有很多以上提到的特点。Flock(一款知名的社交网络浏览器)的创始人兼前CEO Bart Decrem认为Web 2.0是共享型网络,而Web 1.0只是消息来源型网络。 Web 2.0网站为所有用户提供了平等的创造机会,这使得合理的争论以及协作成为可能,但也使得垃圾邮件和钓鱼网站在不够理性的用户身上有了可乘之机。由于不能将只享受成果却不做贡献的成员们都排除在外,理性用户更可能宁愿仅仅坐享其成而不愿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需要一种有时被称为彻底信任的东西,它是由网站的管理带来的。在Bart看来,Web2.0具有以下特点:丰富的用户体验、用户参与,动态的内容、数据,变化的Web标准和扩展性。其他更进一步的特点,比如开放、自由以及用户参与的集体智慧也可以被看作是Web 2.0的基本属性。 3. 概念 Web2.0可以用如下三部分介绍: 丰富的网络应用——无论是从图形化的观点还是可用性的角度来看,它都决定了从桌面到浏览器带来的体验。Ajax和Flash都是其中经常用到的技术。 服务型体系结构——这是Web 2.0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它明确了Web 2.0应用程序如何公开其功能,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和整合功能从而提供一组更丰富的应用程序(例如Feeds、RSS、Web Services以及Mash-ups)。 社交网络——它使得Web2.0能和终端用户有更多的互动,并且让终端用户成为主体。 就这样,Web 2.0结合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内容聚合的功能以及网络协议的使用。标准的web浏览器可以使用插件和软件扩展来处理内容和用户交互的相关问题。Web2.0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信息存储、创建和传播能力,这在现在为人熟知的Web1.0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4. 用法 上文中提到的第三部分——社交网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社交网络是由大量的在线工具和平台组成的,人们可以在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经验。Web2.0的应用更容易与终端用户有更多交互,这样终端用户就不仅仅是应用的使用者,而是通过如下方式也成为了参与者:个性化广播、博客、加标签、RSS相关、社交书签、社交网络。 随着博客、维基、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Web2.0这个术语越来越流行,这也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刮起了2.0的风潮,包括图书馆2.0、社会工作2.0、企业2.0、公关2.0、课堂2.0、出版2.0、药品2.0、电话2.0、旅行2.0、政府2.0甚至黄书2.0。以上的很多2.0版本都源于将Web2.0技术引入本领域。正如Paul Miller在Talis上发表的《图书馆2.0:颠覆式创新的挑战》(Library 2.0: The Challenge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所言,博客、维基、RSS通常被认为是Web2.0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被我们称为读写网络里,博客和维基的读者可以添加评论,维基的用户甚至可以编辑其中的内容。Paul Miller认为图书馆2.0也可以同样充分的利用大家的参与来从日益丰富的合作编目工作中获益,比如来自合作图书馆的内容以及从出版商或其他人处得到的封面或者电影文件。在文章中,Paul Miller将Web2.0技术以及他们所孕育的分享文化联系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