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试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和主旨
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拟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这里的“意”就是指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主旨。这里的“法”则是指诗的组织结构(一般可分为起、承、转、合)。这段话的大意是,诗的组织结构,是对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统筹安排,结构是由诗歌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于是,我们就有了另一种寻找诗歌主旨的方法——通过探索诗歌的“法”,去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下面,我就试着以“法”探“意”,解决《春江花月夜》的诗意理解问题。
全诗的第一个结构层——“起”,就是开头四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海潮和月本是自然之物,而在这里,都成了诗人之物,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对象。正如叔本华所说,诗人的意志,欲望,常常构成“一种情绪,一种激情,一种激动的心境”,在对自然景色进行和平的静观之时,“主观的倾向,意志的喜爱,把它自己的色彩赋予被观照的环境,反过来,各种环境又传播它们色彩的反射给意志”。二者奇妙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宏状”的审美感觉。这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一种气势:皓月当空,江水和海水相接,连绵千万里。
月,本是盘古的“右眼”,自有天地开始之时,就与盘古的左眼“日”相分离;江水和海潮其本质都是水,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天各一方。然而水是生命的源头,因此江水和海潮也是具有生命力的,他们也渴望汇聚,渴望拥抱!——于是有了“春江潮水连海平”;虽说“月”习惯了分离后的孤独,但当“她”在静观自然之时,突然发现了原本分隔多年的江水和海水,竟在这一夜欢腾相聚,自己内心中孤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畅快地与“他们”“滟滟随波千万里”,并把这种喜悦散播各处,以至“何处春江无月明”。此时,诗人就幻化成了“月”,尽情享受着孤独被排解而带来的畅快!此时,诗人心中压抑已久的孤寂之情得到了彻底的宣泄、释放。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再面对眼前的景色自然有了不同的感受,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两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感觉。这里的“霰、霜、白”和“月光”又构成了一个新的意象图组。
这些意象以“月光”为中心,构成一幅幅色彩淡雅、线条柔和、节奏舒缓的和谐画面。它们既写实又超越了写实,凸显了文人们清幽、高雅、飘逸、恬淡的情愫。“月”发光而不发热,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冷清,进而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被隐藏在纯美的自然景观之后,是一种纯粹的孤独,是一种宁静的孤独。
全诗的第二个结构层——“承”,就是接下来的: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一层由纯粹,宁静的孤独,过度到生命的孤独。“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也是深意内敛,“月圆”信非本意,“月孤”才是诗眼——“抬头望月,月我两孤”的传神之眼。借物抒情,承上启下,一“孤”字立见顿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江畔”是守望者徘徊守望、恋恋不去的江畔,“江月”是久候苦觅的守望者蓦见的似乎亦寻亦觅、徘徊逡巡的江月。只是月非我守,我非月望,一见而惊,再想惆怅。诗中的“我”忽心生一念:历史上该有多少象我一样的孤独之人,在这样的光景中象我一样与这轮圆月“不期而遇”。所以作者不由得感叹再三:“人生代代”总多相思相恋、苦寻苦觅、苦候苦守之情,却何及江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老天荒的孤苦守望之万一。可见,到这里诗绪已由写景到写情。由于有了“怜月”的心念忽转,倒似乎觉得自己还算是有幸之人,不觉就略减愁烦了。这里,因自己守望而谓月亦望之,因自己久望而怜孤月望久,极尽推情及物之妙。
全诗的第三个结构层——“转”: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一层,由抽象的生命的孤独,转入具体的生活的孤独。“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两句,它不仅让人想见游子身若飘萍,心随浮云,愁恨无凭的孤寂,更是全诗关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虽然情景相生,却始终是透过守望之眼“看”景物,其情感含蓄蕴藉,若有若无。而到这两句才开始直抒胸臆,慨叹心声——由外及内,终涉己身。至于“谁家今夜扁舟子”两句,应是说,“还有多少象我这样浪迹天涯者,羁旅淹留,高楼望断”?“我”身在江边,却心上“高楼”,神驰“妆台”,在游移的月影中,朦胧念想远方那被自己思恋的人与自己一无二致的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2S701 砖砌化粪池建筑工程图集 .docx VIP
- 旅游度假区目标客户群分析.docx VIP
- TCBDA 27-2019 建筑装饰装修机电末端综合布置技术规程.pdf VIP
- 《飞机构造基础》课件——第九章 飞机防火系统.pptx VIP
- 中信泰富:2008年年度报告.pdf
- 《飞机构造基础》课件——第二章 重量与平衡.pptx VIP
- 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及实施细则.pdf VIP
- 旅游市场的目标客户群分析与定位.docx VIP
-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正式版).docx VIP
- 2025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