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中风时如何照护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當家人中風時如何照護 文. 王梅 康健雜誌98期076頁(2007/01) 當所愛的人不能走、不能動,再也不是昔日你熟悉的樣子時,你該如何調適?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導演吳乙峰花了三年時間追蹤一批受難者家屬,並把過程拍攝成一部紀錄片《生命》。吳乙峰同時把發生在自己和父親的故事穿插其中。 電影一開頭,吳乙峰回到宜蘭礁溪探視中風的父親。他的父親以前是獸醫,總是充滿熱忱地替鄰居的貓狗治病,見到意志消沈的父親癱坐在輪椅上,做兒子的難以承受父親中風的事實,「我很難把以前那個笑容可掬,待人熱情的父親聯想在一起,」眼見一直景仰的父親逐漸退化失去能力,吳乙峰導演覺得既悲哀又痛苦。 他想起每回有同學到家中作客,父親很能和這群年輕人打成一片,總是親自下廚張羅吃喝。而今,父親居住在養護所,對生命失去信心,覺得未來沒有希望,三不五時喃喃對兒子說道:「我實在不想活了!九二一地震如果發生在宜蘭就好了,我就可以一了百了!」 兒子無言以對。 就像吳乙峰在紀錄片中陳述,這批九二一地震受難家屬遭受巨變後所承受的折磨,因為「失去」令他們覺得空虛,感覺生命被剝離,「他們以後將要如何面對這一段記憶?」吳乙峰提問。 他用鏡頭一路深入探索答案。很多家屬無法從創痛中走過,是因為無法接受事實真相,「寧願相信它是一場夢」,然而,這場夢卻像是無止境的詛咒,點點滴滴不斷啃噬這些受難者家屬的心靈。 大樹驟然倒塌 接受事實是中風家屬必須面對的第一課。從事長期照顧的前台中榮總社工師盧佳香比喻,彷彿是一棵大樹突然倒下,周圍的人期待這棵大樹有一天能夠再重新站起來,「生命中的失去,有些找得回來,但更多則是找不回來,無法復原。」 對諸多長期照顧者而言,更大的挑戰是,自己的身心往往和患者一樣,同樣得經歷一場心靈復健。 當你所愛的人可能永遠不再像以前一樣,「他不能走了!不能動了!回不來了!」而且這個狀況會持續很久,盧佳香觀察,很多家屬不願接受事實而顯得焦躁不安,但這只會加重更多的負擔和壓力。 角色顛倒是家屬必須面臨的另一課題。 家中一旦有人「缺席」,譬如父親或丈夫中風,同時意味家庭中的責任和關係可能改變,患者喪失一家之主的地位,失去的功能由照顧者遞補,家人之間也必須重新調整角色,子女或配偶開始負擔照顧之責。但隨著角色與職責的轉移,子女也可能因為「接管」而產生罪惡感。 吳乙峰坦言,父親權威的形象消失了,令他不知所措。父親當年極力反對他從企管轉系念電影,每次見到面總是數落他:「別再拍什麼鬼紀錄片了,還不趕緊去多賺點錢!」而他自己也常常覺得內疚,「現實的我看到父親是存在的,但和我記憶中的父親卻愈來愈遙遠,我好像不再認識這個父親,」「有時候我懷疑,是否用工作忙碌來逃避看到他這個樣子?」吳乙峰掩不住一股強烈的失落。 他想起一位已過世的好友王家勳生前曾經對他說過:「你不必鑽牛角尖,人生本來就是生老病死,不就是那麼回事嗎?」 社工師盧佳香的父親出身軍旅,在家中一向很強勢,後來因為長期臥病在床,必須由家人照顧,換成女兒經常「命令」父親注重穿衣保暖,雖然過去對父親的權威不以為然,但如今換成自己發號施令,盧佳香同樣覺得傷感。 維持他的尊嚴 中風後,許多患者開始覺得自己無用,只會拖累家人。這時候,即使患者已不能再做以前的事,家屬還是可以幫助他維持尊嚴,視他為家庭中重要一員,和他談話並徵詢他的意見,同時提供他所需要的照顧,這些舉動讓他知道他仍然受到尊重。 盧佳香提醒,病患往往缺乏安全感,害怕沒人愛、沒人疼,與其強迫他「好起來」,不如給他更多的陪伴、關注和保證,一旦有了關愛與信心,病患反而會願意拚下去。 有些成年子女往往覺得不好意思照顧父母個人的需要,例如替父母洗澡或換內衣褲。有一名老先生一直不願讓外人洗澡,但老妻身體僵硬無法彎腰,家屬和他溝通了很久,打算委請受過專業訓練的居家服務員代勞,老先生擔心「要花錢」、認為「沒必要」,家屬前後磨了半年,老先生才點頭同意。 「說服溝通的過程可能不只一次,但最後的決定權仍要由照顧者決定,」盧佳香根據經驗提醒,萬一家屬實在無法與患者溝通,可委由社工人員介入,由客觀的第三者提出的意見往往較能被接受。 此外,如果是三代同堂或者孩子與患者也有親屬關係,最好能向孩子解釋患者病情「這不是他的錯,他會變成這樣也不是自願的」,並與孩子討論找出能幫忙分擔處理的事務,譬如替患者讀報、一起散步等。如此,協助孩子和患者共處,建立特殊親愛的感覺,培養孩子的愛心、仁慈心、責任感與利他的同理心,不會因為患者奇怪的舉動而覺得難堪,甚至不願意帶朋友回家。 前總統府資政孫運璿中風後,有一段時間十分不能適應,在位時呼風喚雨、治理國政,卻變成吃喝拉撒凡事必須聽命於人,連走路都得從頭學起。所幸,孫資政的家人非常支持他,四名子女輪流照顧父親,設計安排諸多家庭娛樂活動,聽音樂會、逛畫展、吃小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