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概述-公开课件(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民俗概述 民俗概述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分类 三、民间习俗的文化渊缘 四、民俗的主要特征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之一。三峡地区,是土家、苗、侗、汉各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在这里各民族又保留了各自文化生态而且自成群落。 一、民俗的概念 民族风俗习惯,拆析开来,有三个元素:风、俗、习惯。简单地说,民族群体的习惯,是为适应特定的地理、历史、宗教、政治环境的最佳选择。 对 歌 二、民俗分类 (一) 人生礼俗 (二) 农耕习俗 (三) 饮食习俗 (四) 服饰习俗 (五) 交通习俗 (一)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是指人从生到死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重大事件的礼仪习俗。 1. 民间诞俗 ①初生礼。属于隆礼。有三个部程:报喜、洗三朝、整满月酒(或祝米酒、嘎嘎酒)。 ②生日酒。比较隆重的,一是,孩子满周岁。二是,寿酒即从六十岁起,每满一个旬年,称为大寿。 抓 周 2. 成人礼 没有汉族那种专门仪式。 土家人以女子月经初潮为“成人”。 3. 民间婚嫁习俗 改土归流前,土家家庭是以“夫妻本位”为主。婚恋比较自由,男女只要相爱相悦,双方只要“放话”就可以结合。婚礼中“哭嫁”是少不了的,(哭嫁)又叫(陪十姊妹),男方也有与之相对应的“陪十弟兄”。谚语有所谓“把不起陪送哭得起嫁”。“哭嫁”内容显示了土家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较高。“哭嫁歌”的中心思想是“宁做一千夜媳妇,不做一夜闺女”。 改土归流以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家庭已由“夫妻本位”变成了“父母本位”。官府明令禁止“放话”习俗,婚恋失去自由,婚仪变得繁琐。汉族那套说媒、相亲、订亲(合八字)、举行婚礼等全被引进。但仍然保留了“哭嫁”。不过,它的中心思想已经改变为“宁做千夜闺女,不做一夜媳妇”了。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哭嫁 4.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是土家族最重视的人生习俗,谚语“不怕生时无人问,只怕死后无人哭”, 丧葬里有跳“撒尔嗬”礼俗。 跳丧舞 (二) 农耕习俗 1. 新春祭 民歌《龙船调》的原型,就是新春祭中的《种瓜调》,它是“瓜园祭”时唱的“媚神歌”。栽秧时节有“开秧门”的习俗。茶园茶事开始,也有“茶园开园祭”。 2. 夏季打麻时也有麻园的“开园祭”,今天保留有大量祭祀时使用的媚神歌。薅草季节,有“打薅草锣鼓”的习俗。 3. 秋季有“丰收祭” 习俗,也叫“尝新祭”。 如“开斗门”就是尝新谷, 把第一斗谷晒干整成米 尝新。“开苕门”(每年八月初二)。伴随这些习俗的,也有许多媚神歌。收苞谷,“扭苞谷”时邻里聚到一起干活唱歌庆丰收。 4. 冬季感恩“年成”。如“吃刨汤”。整个山寨吃“转转会”这个风俗习惯,有很深厚的原始的“部落集体主义”的痕迹。每户总是倾家而出,一场“刨汤”吃下来,猪杀得小的人家,还得借肉过年。“吃刨汤”是祈愿明年农牧业大丰收。此外,进入冬季在田间管理上,麻园有“扫园祭”,松土、上肥,还有“送麻虫”的仪式:就是把败叶扫(象征性的)到一堆,跟纸钱一起烧掉,送麻虫升天了,明年就不再危害苧麻。 祭山会 (三) 饮食习俗 “开秧门”要吃“栽秧汤圆”。汤圆个头越大越好,预兆着今年收获也大。以一个大饭缽能装下四个汤圆为上限,普通劳力很难吃下一碗。吃得最多的可以偷偷地收到一个“红包”,等于贿赂神,求它赐给大丰收。 土家年俗里,有一道特殊菜叫“年肉”。把半肥半瘦的腊肉,切成每三块相连在一起(谐“年”)为“一刀”,肉块厚,夹以小米或糯米在肉缝间蒸熟。劝吃菜时起码得吃完“一刀”。 土家美食 “社饭”,为春社制作的。用 “社蒿”、茼蒿、野蒜等嫩苔,还有葱白、豆干丁、腊肉丁拌合糯米蒸熟,芳香可口。可以作为礼物与亲友互赠。 “立夏饭”,农节立夏前后,用小碗豆、腊肉丁、糯米、葱蒜拌合,蒸熟即可。但它不像社饭那样作赠送亲友的礼品 “鲊食”习俗,是土家先民渔业时代就创造出的饮食习俗。在没出现冰箱的时代,能防止鱼和猪肉的腐败,早就有了腌渍薰干、晒成腊肉、干肉的方法,但不能保鲜。能保鲜的唯一办法就是“酸鲊”,“酸鲊肉”、“ 鲊辣椒”,至今仍是土家美食。 社饭 立夏饭 鲊食 (四) 服饰习俗 在服饰的制作形制上,各民族大同小异,但仍然有区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