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doc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基础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单元 细目 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 一、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指导疾病的诊断 4.指导疾病的治疗 二、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藏象学说的特点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2.生理特性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七)胆 胆的生理功能 (八)胃 胃的生理功能 (九)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 (十)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 (十一)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十二)三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十三)脑 脑的生理功能 (十四)女子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二)气 1.气的生成 2.气的生理功能 3.气的运动 4.气的分类 (三)血 1.血的生成 2.血的运行 3.血的生理功能 (四)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津液的生理功能 (五)神 神的生成与功能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 2.血为气母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3.气能摄津 4.津能生气 5.津能载气 (八)精血津液之间 1.精血同源 的关系 2.津血同源 (九)精气神之间的 1.气能生精、摄精 2.精能化气 3.精气化神 4.神驭精气 四、经络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四)经络的生理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作用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2.指导疾病的诊断 3.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二)疠气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五)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六)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七)瘀血 1.瘀血的形成 2.瘀血的致病特点 3.瘀血的病证特点 (八)先天因素 1.胎弱 2.胎毒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原理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发 4.继发 5.复发 6.合病与并病 七、病机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三)气的失常 1.气虚 2.气滞 3.气逆 4.气陷 5.气闭气脱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2.血行失常 3.血热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2.气虚血瘀 3.气不摄血 4.气随血脱 5.气血两虚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 1.水停气阻 2.气随津脱 3.津枯血燥 4.津亏血瘀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九)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概念 2.病位传变 3.病性转化 4.影响疾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