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根据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两大类。前者基础资产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后者基础资产是除房地产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信贷资产。 ?从资产质量看,可分为不良贷款(次级贷款)证券化和优良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形成阶段看,可分为存量贷款证券化和增量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会计核算方式看,可分为表内贷款证券化和表外贷款证券化。 3.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1)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2)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可以改善资本状况,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3)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产品,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 (4)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二)信用衍生产品 1.含义。从基础资产上分离或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最大特点就是能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 2.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分散集中度风险;提供化解不良贷款的新思路;增加资本流动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摆脱定价困境。 3.特点。信用衍生产品除了具有传统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如杠杆性、未来性、替代性、组合性、反向性、融资性等)外,还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点: (1)保密性。 (2)交易性。 (3)灵活性。 (4)债务的不变性。 4.信用衍生品的种类 (1)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是将参照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护买方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的交易。对应参照资产的信用可是单一信用,也可是一篮子信用。 (2)总收益互换 总收益互换是指信用保护买方在协议期间将参照资产的总收益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总收益包括利息、预付费用以及因资产价格的有利变化带来的资本利得。 无论在信用违约互换中,还是在总收益互换中,风险的承担者都无须增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而是作为表外业务加以处理。但与信用违约互换不同,总收益互换双方不仅承担信用风险,还需承担市场风险。 (3)信用联系票据 信用联系票据实际上是信用违约互换的证券化形式,即普通的固定收益证券与信用违约互换相结合的信用衍生产品。 (4)信用价差期权 信用价差是用以向投资者补偿参照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其计算公式为: 信用价差=贷款或证券收益率-相应的无风险收益率 信用价差增加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恶化,减少则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提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1)分散商业银行过度集中的信用风险。 (2)提供化解不良贷款的新思路。 (3)防止信贷萎缩,增强资本的流动性。 (4)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5)使银行得以摆脱在贷款定价上的困境。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未来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可能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整体规模将显著下降。 ?各国监管机构将强化信用衍生产品的审慎性监管。 ?指数类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场内交易将成为未来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主流交易方式。 * * * * 四、风险报告 (一)风险报告的职责 ①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 ②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③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 ④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 ⑤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⑥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 (二)风险报告的路径 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 (三)风险报告的种类与主要内容 1.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 内部报告通常包括:评价整体风险状况,识别当期风险特征,分析重点风险因素,总结专项风险工作,配合内部审计检查。 外部报告的内容相对固定,主要包括:提供监管数据,反映管理情况,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等。在向外部提供风险分析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就是规范操作,特别是作为境外上市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规范准确的原则。 2.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综合报告是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撰写的综合性风险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介绍.ppt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3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二).docx VIP
- 小学生3500个常用汉字归类(带拼音).pdf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2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一).docx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1课 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二).docx VIP
- Dahua大华以太网交换机(桌面式管理型)_WEB使用说明书_V1.0.0.pdf
- 党校中级考试资料.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智能体@AEI:Agentic Al,开启企业融合智简运维新范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