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滑动率轮胎印迹变化规律 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的滑动成分越来越大。它通常用滑动率s表示。 各种路面平均附着系数 ?道路的类型、路况(水、油) ?汽车运动速度 ?轮胎结构、花纹、材料 ?高速行驶经过积水层出现滑水现象。 A水膜区 B过渡区 C接触区 ?对于光滑胎面、细花纹胎面等胎面无排水沟槽的轮胎以及一般花纹轮胎,当路面水层深度超过沟槽深度时,可以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确定发生滑水现象的车速 ?出现滑水现象时,动水压力的升力分量等于作用于轮胎的垂直载荷W,即 4.3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汽车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s(单位m)和制动减速度ab (单位m/s2)。 1. 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s,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u0,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 影响因素: 踏板力(或者制动系管路压力) 路面附着条件 车辆载荷 离合器(发动机)是否结合 车辆状态(制动器的冷热工况) 4.3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2. 制动减速度 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 因此与制动器制动力(车轮滚动时)及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 不同制动工况时的地面制动减速度 不同制动工况时的地面制动减速度 平均制动减速度 平均制动减速度 制动器作用时间对制动距离影响 轿车制动效能的统计 ?高速制动或下长坡制动,制动器温度迅速上升,摩擦力矩显著下降,即热衰退现象。要求汽车以规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制动强度为3m/s2,最后不低于冷试验效能的60% (5.8m/s2) 。 试验是在北京西北部山区高崖口选择10km长的连续下坡的长坡道上进行的。 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不仅受摩擦材料摩擦因数下降的影响,而且同制动器的结构形式有密切关系。 双向自动增力蹄制动器 ?当汽车涉水后,因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称为水衰退现象。 4.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试验中,常规定一定宽度的试验通道(如1.5倍车宽或3.7m),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合格的车辆,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产生不可控制的效应使它离开这条通道。有时候也限制偏航角(车辆停止行驶时的中心线与行驶基准线所构成的夹角) 4.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驾驶员平均每英里进行1.5次制动。其中大部分是在制动强度在中等以下,超过0.5g的概率小于0.1% 制动方向失稳的表现 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 道行驶而沿弯迫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动转动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各种失稳现象是有联系的 跑偏与侧滑: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跑偏的趋势 相关标准要求 GB7258-2004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的要求 跑偏与跑偏引起的侧滑 我国某城市,一年内发生的250起重大事故中,由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车辆跑偏”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就近100起,约占40%;因制动时汽车掉头的有16起,约占6.4%。又如,我国北方某城市统计的400多起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中,因制动距离延长,制动跑偏如侧滑所引起的事故,约占总数的15%,其中由于“侧滑”引起的事故约占一半以上 制动跑偏 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 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竞向左或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是非系统性的 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是系统性的。 制动跑偏 转向系统的结构图 制动跑偏 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引起的跑偏受力分析 纵向制动力 横(侧)向力 制动跑偏 制动跑偏 制动跑偏 制动跑偏 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引起的跑偏受力分析 制动跑偏 悬架导向和转向杆系干涉等引起的跑偏 制动跑偏 悬架导向和转向杆系干涉等引起的跑偏 制动跑偏 悬架导向和转向杆系干涉等引起的跑偏 制动跑偏 悬架导向和转向杆系干涉等引起的跑偏 制动跑偏 悬架导向和转向杆系干涉等引起的跑偏 后轴(侧滑)动力学分析 侧滑动力学分析 侧滑动力学分析 后轴侧滑 只有一轴车轮抱死 两轴先后抱死 附着系数对侧滑的影响 侧滑结论 对(后轴)侧滑的要求 1 汽车制动时的受力图 1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可以结合第一章附着率时的受力分析,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