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及防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 及防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 (1)核武器的特点与危害 (2)对核武器的应急和后处理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和掌握在遭到核武器攻击时的自我防护和救护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防护和救护措施的学习。 2、难点:核武器的危害特性以及防护和救护措施的讲解。 【教学方法】 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第一节 核武器、事故 及其防护 一. 核武器 二. 核武器特点 三. 核武器种类 四、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五.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空中爆炸 六. 核爆炸的外观景象 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七.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一)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后1~10秒时间内的闪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其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烧”和“爆”。时间几秒钟,温度3000—4000℃。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七.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二)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几十秒内)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高速高温高压气浪。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速度100米-几百米/秒以上。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对人员和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 七.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三)早期核辐射(贯穿辐射) 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射出来的穿透力很强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使人的生理机能改变,新陈代谢失调,造成放射病死亡。 (四)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持续时间几十微秒,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对人没有直接伤害,主要对电器、电机、电子设备有破坏作用,消除计算机上储存信息,使雷达通讯自动控制系统失灵。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 七.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五)放射性沾染 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七.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五)放射性沾染 对人员伤害有三个途径: ①体内照射。 人员将放射性尘吸入食入体内引起伤害,使人的造血器官及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得放射病。 ②体外照射。 处在沾染区的人员,受到射线的直接照射,它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的大小。 ③皮肤灼伤。 带放射性的灰尘直接落到人身上或接触了沾有放射性灰尘的物品,造成皮肤灼伤,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甚至溃烂。 八. 当今世界的核威胁 据1998年统计,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掌握了核技术,核弹头总数超过3.6万枚,其中美国、俄罗斯占全世界核弹总数的97%,一旦爆发核战争,全部核弹足够使人类生存的地球毁灭数十次。 八. 当今世界的核威胁 ◎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九. 核武器的防护和洗消 (一)发现核闪光时的行动 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必须在听到空袭警报时完成,否则,就只能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 九. 核武器的防护和洗消 (二)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 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 1.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 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在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 2.“扎三口” 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简称“扎三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罩等身边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直接躲进可掩蔽的装备或建筑物内,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 3.关门

文档评论(0)

2266685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