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七十六期
2 0 12 年5 月 頁26 7 ~ 31 6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英國思想界對里斯本大地震 (1755 )
的回應
陳 正 國
摘 要
1755 年的里斯本 (Lisbon )大地震,引發歐洲思想界對上帝與災難諸
般課題的重探與辯論。本文試圖探究學者相對較少研究的英國情況。本文
認為,以神職人員、聖經學者為首的英格蘭智識界藉此地震的發生,積極
強調正統論述如神蹟論、特殊神恩觀等,藉以抗抑十八世紀初以來擅場的
自然宗教論述。此一波新教復興一方面揚礪了新教- 民族的自我認同,另一
方面再度掀起對天主教信仰的攻擊。最後,英格蘭宗教界普遍將災難預警
說,與即將爆發的英法七年戰爭勾連在一起,成為信仰、效忠、道德操守
合一的民族教育。相對於英格蘭的新教復興,蘇格蘭宗教界,尤其是啟蒙
思想家們普遍採取一般性的哲學思維,討論災厄、善惡的問題。蘇格蘭智
識界面對新聞性、聳動性的歐洲世紀災難表現出異常的溫和與冷靜。他們
一方面試圖回歸自然神學的傳統,避免神蹟、特殊神恩的論述;另一方面
對於災難的超越意義追尋,則表現出極大的遲疑。
關鍵詞:里斯本大地震 自然神學 神恩 英格蘭新教復興 蘇格蘭啟蒙
100.2.25 收稿,100.11.13 通過刊登。
本文最初稿本曾於2009 年9 月21 日,台灣車籠埔大地震十周年當日,發表於中研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講論會上。本文的撰寫動機,其實正是來自這個筆者未曾親身
經歷的台灣經驗。本文也曾於2010 年六月發表於台灣世界史討論會上。感謝在此二
處講論場合中,對本文表示興趣、提出意見的同事與同仁。學報審查人的專業意見,
使本文在修改中獲益匪淺。筆者由衷感謝。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268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一、前言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於1755年11月1日萬聖節當日,發生一起死傷慘重的大地
震。長期以來,現代歐美史家無人懷疑此一天災對歐洲思想所造成的衝擊。但
似乎史家們對次事件的影響之研究,頗詳於當時的德語及法語地區,而略於英
1
語世界。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陳述、分析英國思想界對災難的回應與思考。其
次,本文希望能以 (與德、法思想界)比較的觀點,略論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的
思想風貌。誠如以下所論,在英格蘭,智識界對此地震的回應,多半來自宗教
人士。因此本文標題中的「思想界」一辭,既指具有標竿意義的思想家,也泛
指一般智識階層與作家。
歐洲智識界之所以對里斯本大地震做出廣而嚴肅的反應,主因在於該地震
發生之時,亦正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盛期。在法國,孟德斯鳩 (Montesquieu,
1689-1755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伏爾泰(Voltaire,
1 以筆者目前所見,有關里斯本大地震最詳盡的作品有Ulrich Löffler, Lissabons Fall-
Europas Schrecken: Die Deutung des Erdbebens von Lissabon im Deutschesprachen
Protestantismus des 18. Jahrhunderts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9); Grégory Quenet,
Les Tremblements de Terre aux Xvii et Xviii Siècles (Seyssel: Champ Vallon, 2005); Jean
Paul Poirier, Le Tremblement de Terre de Lisbonne (Paris: Odile Jacob, 2005); T. D.
Kendrick, The Lisbon Earthquake (Philadelphia: 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55) 等。第
一本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