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章_隋唐的秘书工作(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皇宫秘书机构 ☆翰林学士 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其加知制诰衔者即等于暂代中书舍人,因之,充学士者经中书舍人,往往即能升任宰相。 1、翰林学士的由来 三省六部制逐渐影响了皇权,唐代皇帝又开始起用新的秘书官员——翰林学士。 唐太宗时,就开始选拔一批有文学才华的名儒学士,侍从皇帝左右,作为文学顾问。 玄宗初年,置翰林待诏,也称翰林供奉。 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并于宫内设立学士院,直接受皇帝管辖,专为皇帝起草重要制诏。 2、翰林学士的职权 据记载: 《唐会要?翰林院》载,唐太宗曾以虞世南等才彦之士为弘文馆学士,“会于禁中”,参决谋议。 《新唐书?刘祎之传》载,高宗时,召刘祎之、元万顷等入禁中,“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之权,时谓‘北门学士’。” 至唐玄宗时,始置翰林学士,《新唐书?百官志一》说: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书敕。 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翰林学士出现之后,便正式分割了中书舍人制诏之权,于是皇帝的命令被分为内制与外制。 翰林学士所撰,乃直接从禁中发出,故称“内制”,用白麻纸写;而中书舍人所撰,为外朝所拟,故称“外制”,用黄麻纸写。内制主要是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立皇后,定太子等重要诏书,而外制则只是一般诏书。 白居易曾担任过中书舍人,也做过翰林学士,他的文集中就收有“中书制诰”和“翰林制诰”两种,从中可以看出内制与外制的轻重之别。 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居翰林用事,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最后,王叔文被贬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被贬为外州司马。 上官婉儿——两朝专美 李显复位后,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专掌诏命,其地位比武则天时期更进一步,权势炙手可热。 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鸣呼何仰”。“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3、翰林学士的待遇 翰林学士有专门的学士院,内设有各房,有承(学士之长)、学士值宿,办公房内安装有铃,以作呼召之用,四壁挂有拟写制敕的条例。有七间小房,供小吏办公,分别管理案牍、诏草,供应纸墨笔砚,并专辟有两间房贮藏往年的制敕词文。另有书库,藏有数以万计的实录,由小吏保管,以供学士撰写制敕时查阅和参考。 皇帝对翰林学士甚为恩宠,一年四季不断赐以佳肴鲜果、精减用具不绝,凡有内宴,所赐酒食与宰相要一样。德宗雅尚文学,对学士愈显宠爱,每临学士院,慰问、赏赐,无所不至。凡遇郊庙祭祀大典,皇帝多令学士陪侍于御辇之侧,甚至沐浴时也召学士商谈国事,并常让学士在金銮殿就座,面对自己起草制诏,如李白自述:“著书独在金銮殿。” 4、翰林学士的选拔和晋升 翰林学士多从朝官中遴选,也聘召文学名士担任,如玄宗聘召李白。学士设六人,元和年间,置翰林承旨一人,居翰林学士之首。 学士可升为中书舍人,不少人不久即可拜相。 据岑仲勉先生统计,唐朝由德宗至懿宗,九朝间共有翰林学士154人,升任宰相者53人,占了34%,九朝宰相共121人,翰林学士出身者占了45%。由翰林学士中选拔宰相的制度一直延续至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为止。 (二)宦官秘书——内侍省 唐太宗作为一位有为的政治家,鉴于两汉宦官乱政的历史教训,明令宦官不得参与朝政,不准授予高官,虽设有宦官组成的内侍省,但只为皇宫的生活服务。 但是,唐朝中期以后,皇帝大多不信任朝臣,尤其防备宰相权势过重。为此,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方面,设置了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让他们与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宰相成为由多人组成的一个群体。 另一方面,皇帝积极起用亲近的臣子,除翰林学士外,也任用身边的宦官,如内给事、内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