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实验动态法-公开课件(讲义).pptVIP

补充实验动态法-公开课件(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充实验3 动态法测固体扬氏模量 王淑珍 实验目的 学习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掌握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学会真假共振峰的辨别。 学习确定试样节点处共振频率的方法。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动态弹性模量测定仪(激振器――激发换能器、拾振器――接收换能器、测试架、悬丝),试样,示波器。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方程,得到频率公式 并考虑两端的边界条件,用数值计算法得到方程的根Kn L = 0, 4.7300,7.8532,10.9956…… 其中K0 L = 0的根对应于静止状态, K1 L= 4.7300对应的振动频率称为基振频率(固有频率) K2 L= 7.8532对应一次谐振 。 在本实验中使用基频振动求杨氏模量,把 代入频率公式,得杨氏模量 式中:E 为动态杨氏模量,L 为棒长,m 为质量,d 为直 径,f 固为弯曲振动的基频固有频率。 实验内容、步骤 正确连接线路并使处于工作状态。 正确判断真假共振(是否是测试棒的共振现象) 分别测量粗铜棒不同刻度处的共振频率。 根据不同刻度处共振现象和共振频率数据判断节点处共振频率。(推理法) 外推法的引入 处于基频振动时,试样存在两个节点: 0.224L=0.224*18.14=4.063(cm) 0.776L=0.776*18.14=14.077(cm) 由于节点处的振动幅度几乎为零,很难激振和检测,所以要测量基频共振频率需要采用外推法(外延法)。 外推法:所需数据在测量范围之外,为了求得这个数值,先用已测数据绘制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求出所要的值。 注意事项 因换能器为厚度约为0.1~0.3mm的压电晶体,用胶粘在0.1mm左右的黄铜片上构成,故极其脆弱,放置测试棒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能用力,也不能敲打。 调节悬挂点保证测试棒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课后作业 如何判断是否是铜棒发生了共振? 测量时为何将悬挂点放在测试棒的节点附近? * * 信号源 示波器 试样 激振器 拾振器 总结:杨氏模量是反映材料的抗拉或抗压能力。 所以: 杨氏模量:反映材料应变(即单位长度变化量)与物体内部应力(即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应变为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应力为单位面积受到的力: 实验原理 动态法:所谓 “动态法”就是使测试棒(如铜棒、钢棒)产生弯曲振动,并使其达到共振,通过共振测量出该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值。 “动态法”通常采用支持法或悬挂法。 特殊点 特殊点 振源 接收 特殊点 特殊点 特殊点 一次谐频振动 特殊点 特殊点 特殊点 特殊点 二次谐频振动 特殊点 特殊点 根据振源的振动频率在不同范围内时,其振动形式相应的有所不同,当振源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其振动形式为第一种情况(基频振动形式), 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将逐渐过渡到第二种(1次谐频振动形式)、第三种(2次谐频振动形式) … … 本实验采用基频振动形式,因为该振动形式相对简单。 固有频率不只是一个,而是有多个。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振动形式,分别为基频固有频率(通常所说的固有频率),1阶固有频率,2阶固有频率,... ... 基频振动形式 测量原理 对两端自由、长度为L、直径为d的细长棒,当其作微小弯曲振动时,其振动方程为: 棒的轴线沿x方向,式中η为棒在x处dx体积元在z方向的位移,E为该棒的杨氏模量,ρ为材料密度,S为棒的横截面积,J为某一截面对棒的中心轴线的惯量矩( )。 在本实验中,通过棒作弯曲振动求出的是共振频率, 物体固有频率f固和共振频率f共是相关的两个不同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Q为试样的机械品质因数。一般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时,Q值的最小值约为50,所以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相比只偏低0.005%,故实验中都是用 f共 代替 f固。 实验中使用的公式 由公式得知,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将越接近。当阻尼为零时,共振频率刚好和固有频率相等。 但是现实情况是,当支撑点真的指到节点处时,金属棒却无法继续激发测试棒振动,即使能振动亦无法接收到振动信号(即观察不到共振现象),最终也无法得到节点处共振频率 。 节点 振源 接收 当支撑点指在节点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共振频率就是我们所要的找的固有频率值。 因为节点处的阻尼为零,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共振频率就是测试棒的固有频率。 面对理论要求与现实困难的冲突,该如何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近似法和推理法。 近似法:阻尼越小,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