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氨基酸发酵机制-公开课件(讲义).ppt

√第五章-氨基酸发酵机制-公开课件(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氨基酸发酵机制 fermentation principal of amino acid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氨基酸的代谢途径 本章节主要内容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谷氨酸发酵机制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控制旁路代谢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优先合成的转换和切断支路代谢 营养缺陷型(auxo troph) 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者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成为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是一种生化突变株,它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系列为酶蛋白编码的核酸系列,如果核酸系列中某碱基发生突变,由该基因所控制的酶合成受阻,该菌株也因此不能合成某种营养因子,是正常代谢失去平衡。 渗漏突变型 leaky mutant 指因突变所产生的不完全遗传障碍,其基因所控制的反应程度不象野生型,但多少还能进行,称这种现象为渗漏(leakage),具有这种性质的突变型就称为渗漏突变型。它是处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间的中间型,也叫缓慢生长型(bradytroph)。有的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增殖的类型和比野生型差但能稍微增殖的类型。受到突变影响的酶往往还具有某种程度的活性。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降低反馈作用物的浓度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控制细胞渗透性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 控制发酵的条件 谷氨酸发酵机制 fermentation principal of glutamic acid 谷氨酸简介 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谷氨酸简介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 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 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 一、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总反应式为 : C6H12O6+NH3+3/2O2→C5H9O4N+CO2+3H2O 理论转化率: 147/180×100% = 81.7% TCA循环 为何谷氨酸合成酶在合成谷氨酸过程中值得重视? 为何说NADP浓度是限速因子,决定谷氨酸的产量? 生物素和NH4+对谷氨酸发酵如何影响? 细胞膜通透性控制 证据1:谷氨酸在生物素贫乏的培养基和生物素丰富的培养 基中积累的情况不同。 证据2:在生物素丰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谷氨酸分泌。 证据3: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得到类原生质体仍不能分泌谷氨酸,在低渗溶液中胀破自溶才能排出谷氨酸。 细胞膜通透性控制 菌种选育模型 * * D-苏氨酸 L-苏氨酸 α-酮基丁酸 L-异亮氨酸 L-苏氨酸 脱氢酶 反馈抑制 D-苏氨酸 脱氢酶 粘质赛杆菌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酸激酶 天冬氨酸半缩醛 高丝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高丝氨酸缺陷型) 协同反馈抑制 渗漏缺陷型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DDP 谷氨酸 N-乙酰-γ-谷氨酰磷酸 反馈抑制 N-乙酰谷氨酸 N-乙酰谷氨酸半缩醛 N-乙酰鸟氨酸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瓜氨酸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菌株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酸激酶 天冬氨酸半缩醛 高丝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高丝氨酸缺陷型) 协同反馈抑制 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代谢调节突变株) 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 L-赖氨酸:CH2(NH2)-CH2-CH2-CH2-CH(NH2)COOH AEC:CH2(NH2)-CH2-S-CH2-CH(NH2)COOH 通过诱变,使编码天冬氨酸激酶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使天冬氨酸激酶对赖氨酸及结构类似物不敏感,既使苏氨酸过量,该激酶也不与赖氨酸或类似物结合,但酶的活性中心不变。 谷氨酸生产菌中存在2个糖酵解途径EMP/HMP 丙酮酸积累 亚砷酸抑制 EMP途径:HMP途径 90%:10% 黄色短杆菌 CO2固定 Δ在生产菌中检出CO2固定反应酶活性 磷酸烯醇丙酮酸(PEF)羧化酶和苹果酸酶 谷氨酸对糖的转化率达到81.7% PEP 乙酰CoA 草酰乙酸 PEP羧化酶 丙酮酸激酶 PEP浓度低时→乙酰CoA与二磷酸果糖不能激活PEP羧化酶→分解 乙酰CoA浓度增加,与二磷酸果糖共同激活PEP羧化酶,→C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