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1.1 随机事件 ( 第一课时 )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
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 :历经实验操作、 观察、 思考和总结, 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 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 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 :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 100℃;
2 2
(3)a +b =-1(其中 a,b 都是实数 ) ;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2
(7)一元二次方程 x +2x+3=0 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
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
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 .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 1)、(4 )、(5 )、(7 )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 2 )、(3 )、(6 )称为不可能事件,
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 :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 1:5 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 5 根形状大小相同的
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 1,2, 3,4 ,5 。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
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 0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 )抽到的序号小于 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 )抽到的序号是 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 )你能列举与事件( 3)相似的事件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设计意图: “抽签”这个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济
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事件( 3 )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它的提出,让学生产生新
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活动 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 1 至 6 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
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 1 -
(1)出现的点数是 7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 )出现的点数大于 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 )出现的点数是 4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 )你能列举与事件( 3)相似的事件吗?
【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它不同于其他数学概念,因此要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
由学生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行活动 2 很有必要,便于学生透过随机事件的表象,概括出随机事件的
本质特性,从而自主描述随机事件这一概念】
提出问题,探索概念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 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2 )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建构随机事件的定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