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焦裕禄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考概况 兰考县是河南省的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豫东平原西部,西邻开封,东连商丘,北临菏泽,是河南通往鲁西南的重要门户,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截至2014年,兰考县常住人口62.9万,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兰考县紧靠母亲河黄河,史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2014年1月1日,兰考县从开封市行政区划中划出,由河南省省政府直接管辖。 历史文化 兰考县地处北方中原地区,在语音上与普通话较为相近,为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中的开兰片(开封、兰考)。但由于与郑汴洛等中华古都相距百里,独特的地域环境,逐渐形成了带有地方色彩的语音。 在服饰上,旧时老年人有扎腰带的习惯,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带,女子头顶黑、蓝色方巾。脚下穿的均为手工圆口布鞋、布袜,妇女的鞋帮、鞋头多有绣花,小孩穿有猫头鞋。在饮食上,一日三餐,早饭多为馍、菜、汤、午饭多为小米饭或面条,晚饭多为馍、汤。 风景名胜 焦裕禄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紧靠兰考菏泽公路西侧,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约50000平方米,分堤顶堤下两段。 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 1958年,毛主席来到兰考东坝头视察黄河,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兰考人民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坝。后来还修建了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 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部位,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体正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四面刻有“访贫问苦”、“查三害”、“解放兰考”和“碑记”,该碑图文并茂地诠释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经历。 焦桐 焦裕禄同志生前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新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现在焦桐生长茂盛,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该树1978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园区历经几次修葺,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焦裕禄简介 焦裕禄:(1922.8.16 —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事迹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焦裕禄—治理三害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焦裕禄—抗争疾病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