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02099000000000113020990000000001130209900000000011302099000000000113020990000000001
13020990000000001
13020990000000001
13020990000000001
13020990000000001
13020990000000001
报告编号:053713023
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第2期)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二〇一三
报告编号:053713023
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第2期)
检测人员: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检测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证书等级: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证 书 号:交GJC桥 002
发证机构: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
注 意 事 项
1 未经试验室书面批准,不得涂改或复制检测报告,经同意复制的检测报告应全文复制并经本试验室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确认后方有效。
2 报告需有检测、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并加盖试验检测专用印章,否则报告无效。
3 对报告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本试验室提出。
4 送检样品仅对来样负责。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联 系 人:陈秋彤
联系电话:025 投诉电话:025传 真:025邮 编:211112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诚信大道2200号
目 录
PAGE II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 项目概况 1
2 项目特点 2
3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 4
3.1 工作依据 4
3.2 工作程序 4
3.3 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 5
3.3.1 隧道变形监测 5
3.3.2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 17
4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 18
4.1监测成果 18
4.2本次监测结果分析 18
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 18
4.2.2 沉降分析 20
4.2.3 断面变形分析 22
附表1 隧道左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26
附表2 隧道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1
附表3 收费站处主线道路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7
附表4 右线加油站立柱沉降监测成果表 39
附表5 右线加油站油泵沉降监测成果表 39
附表6 右线加油站围墙沉降监测成果表 40
附表7 收费站地下通道沉降监测成果表 40
附表8 左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1
附表9 右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6
附录1 长江隧道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1
附录2 长江隧道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2
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第2期)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第 PAGE 1 页 共52页
1 项目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该隧道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盾构方案,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隧道由浦口引道段、明挖暗埋段、浦口盾构工作井、盾构段、梅子洲盾构工作井、梅子洲明挖暗埋段、梅子洲引道段组成,隧道全长3837m(见图1-1)。引道段采用“U”型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盾构段结构为圆形混凝土管片拼装衬砌结构,圆形隧道内径为13.3m,管片厚度为0.6m,结构外径为14.5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钱七虎院士曾说:南京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长江流域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超大型盾构隧道中所经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隧”。由于南京长江隧道为过江通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工程运营环境极其复杂。不仅周围地层土性变化频繁、埋置深度差异性大、行车荷载多变,而且隧道顶部河床水文情势复杂、泓槽不断游荡、周围渗流不清。日本曾发生过运营期间的隧道上浮、偏移、裂渗等事件。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的状态会受到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不确定定因素影响,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检测,尤其试运营期,一则及时建立初始数据库,二则监测其运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根据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