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的历史变迁
陈海珠
摘 要 论文梳理了图书馆建筑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并举出不同时期代表性图书馆建筑进行实例说明、分析,提出 图书馆建筑的变革以科技(主要是建筑相关科技)发展为前提条件,以适应图书馆自身功能的转变为目的。图书馆建筑 及其功能的变迁是图书馆史中所蕴含的人类深层次精神文化诉求演进的实体写照。
关键词 图书馆建筑 结构 功能 图书馆史
分类号 G258.9
On the Evolution of Library Building and Its Function
Chen Haizhu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evolution of library building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and gives the examples of the library buildings in the different eras for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n it proposes that library buildings’transformation is based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i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aiming to be adapted to the library’s transformed function. It argu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ys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reflects the embedded huma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in the library history.
Keywords Library building. Construction. Function. Library history.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写道:所有的建 筑都不仅为人类的身体需要服务,而且展示着人类 的心灵[1]引言 2。建筑不仅是人类遮风避雨、抵御侵犯的 安身之所,也是所处时代之精神与道德观念的物化 表现。图书馆建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建筑,更是近代以降始 自欧陆而后渐及全球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图书馆,其 建筑模式、结构与功能不一样,演绎出一幅清晰的历 史变迁图。有鉴于此,笔者将主要抓住图书馆建筑的 形制、结构和功能三方面,而取“约在形制、结构,要 在功能”,简要评述图书馆建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的嬗变过程、特点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图书馆建筑 功能的历史变迁。
1 古代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
据史料和考古发掘,最早的图书馆往往与寺庙、 皇宫、贵族富商私宅联系在一起。比如,约公元前 3000 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仑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 附近,就有大量的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 最早的图书馆[2]1。西方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 4—前 1 世纪) 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 书馆。中国两汉时期专门收藏典籍的皇家藏书楼已 见载于史册,例如东观、兰台、石渠阁等。雕版印刷术 问世后,民间书籍的刻印和传播逐渐发达,特别是自
宋代以后,中国私人藏书楼建造日盛,尤其在经济富 庶、文化昌盛的江浙一带绵绵不绝,先后出现了如天 一阁、绛云楼、铁琴铜剑楼直至清末民初嘉业堂等著 名藏书楼。而同时期的西欧在经历了蛮族入侵导致 图书馆事业衰颓一段时期后,在修道院和教堂的努 力下,皇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得以兴盛,并在此基 础上完成了向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转型。
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的限制,图书馆 建筑楼高和体量有限,主要目的和用处是保存文化 典籍,一般不对外开放,藏书的流通和利用受到严格 限制。建筑材料以笨重、结实的石、木为主,注意防 火、防潮、防盗。如天一阁就是体现此种藏书楼功用 的代表建筑。
建造于明嘉靖年间(1561—1566)的天一阁,其名 据考取自《周易》郑康成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寓意“以水制火”,因为藏书最怕火[3]28。其主人是兵部 右侍郎范钦。天一阁主体建筑———宝书楼是一座重 檐硬山顶建筑,它的平面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开 间的奇数制迥异,采用偶数制,为六开间,即应前述 易经要义。楼上不分间,通为一厅,不设板壁,仅以书 橱相隔。图书全部贮于楼上书橱中,楼下不藏书。书 橱下置英石以收潮气,橱内置芸草以防蠹虫。楼上前 后有窗,以利通风,楼前凿池,以利就近取水。此外, 为保存图书长久计,范氏定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新编辑).pdf
- 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pdf VIP
- LEHY-Pro电梯维保初级讲师培训20210628.pptx VIP
- 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及应用.pptx VIP
- 电商法律风险防范与规避培训.pptx VIP
- 中国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经原文背诵.pdf VIP
-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B32/T 4788-2024).pdf VIP
- 迈瑞病人数据共享协议开发指南.pdf VIP
- 专题 10习作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docx VIP
- T/CABCI 002-2018_全谷物焙烤食品.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