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为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外景   左为颐和园玉澜堂——光绪帝的寝宫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谭嗣同殉难图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被害。参加变法的徐致靖被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除京师大学堂外,所有新政措施全部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宣告失败。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林旭,福建侯官人,倡立闽学会,曾被授四品卿衔章京参与新政。(图右) 康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图上)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1898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参与变法。戊戌政变后,他上疏诘问光绪帝被废原因,坚请归政,被捕遇害。(图左) 戊戌变法的意义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变法主张符合近代中国发展趋势。虽然戊戌变法没有达到自强御侮的目的,但仍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为清末立宪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社会条件。 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栻:《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 孙孝恩:《光绪评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五章 民族危机与现代化进程的继续 第五章 目录 第一节 空前的民族危机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与维新运动的激荡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第四节 戊戌政变与中国第一次政治现代化努力的失败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空前的民族危机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895年中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向清政府提供政治贷款,攫取筑路权、开矿权;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三国干涉“还辽”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 “巨野教案” ,出兵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德国强租胶洲湾设立的“纪念碑” 1898年3月到6月,德、俄、英、法等国在旅大、威海卫、胶州、九龙、广州湾建立租借地,由租借国治理。成为列强的军事基地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据点。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虎-英国 熊-俄国 肠-德国 蛙-法国 鹰-美国 太阳-日本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9世纪末时局图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包揽了中外贸易的国际汇兑,发行钞票,扰乱中国金融市场。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外国银行一览表 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 投资铁路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截至1898年,列强在中国夺得6420英里铁路投资权,其中英国280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法、美等国各数百英里。通过修筑铁路,列强控制铁路及沿线地区。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列强掠夺中国筑路权 左图为比利时贷款给清政府修筑的芦汉铁路的黄河大铁桥 右图为德国修建的青岛火车站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工业。1872年,华侨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896年陆润痒创办的苏纶纱厂      由于外资的侵入和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在胡燏棻等官僚和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呼吁下,清政府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7年周廷弼创办的苏经缫丝厂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895—1898年,新创办的厂、矿50余家。如无锡业勤纱厂、苏州苏纶纺织厂、杭州通益公纺织厂、南通大生纱厂。 1898年孔多森创办的阜丰面粉厂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与维新运动的激荡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产生了中国

文档评论(0)

22255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