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生风写古今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美术与中国(视线) 奚静之《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24日 12 版) 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肖像(油画)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盖依 秋日·索科尔尼基(油画)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集会(油画)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空雪橇(油画) 伊拉里翁·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亚尼什尼科夫 喂鸽子的女孩(油画) 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巴克舍耶夫 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现实主义和充满人文情怀的19—20世纪俄罗斯美术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审美价值。一个多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之间的美术交流十分频繁,俄罗斯美术作为欧洲艺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践行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理念和“巡回展览画派”的现实主义传统,曾对我国现代美术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今仍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一些文化革新家便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俄罗斯美术,首先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观众的是鲁迅先生。1930年,鲁迅最早编辑出版《新俄画选》。1936年2月苏联版画展在上海开幕时,鲁迅撰文《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以热情的文字,评价苏联版画“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愉快,却非狂欢;有力,却非粗暴;但又不是静止的,它令人觉得一种震动……”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苏联版画给予我国新兴的木刻运动和延安木刻艺术以助力。 20世纪30至50年代,另一位大力介绍俄罗斯美术的文化革新家是徐悲鸿。1934年,他受政府委托,到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五国举办中国画展。后来他在《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之经过》一文中,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苏联美术界和观众对中国美术的浓厚兴趣。1936年,徐悲鸿著文《苏联美术展览前序》,用“新鲜”二字来形容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美术的勃勃生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艺界将苏联的现实主义当做楷模,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俄罗斯美术也从各个渠道被介绍到中国。1955年,北京、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俄罗斯美术展览会,展品中有十月革命前的经典作品,也有十月革命后的新作,受到中国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一片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两大措施,引进苏联美术的经验和成果。一是由文化部邀请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在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全国油画训练班(1955年—1957年)和雕塑训练班(1957年—1959年)。苏联政府选派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任教的油画家马克西莫夫和雕塑家克林杜霍夫来华任教。尤其是油画训练班,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参加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美术学院和美术机构的中青年画家,其中有后来成为我国油画艺术领军人物的靳尚谊、詹建俊等。马克西莫夫侧重于油画基础和创作两个方面的传授和指导。他重视油画教学程序,即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油画写生步骤,尤其注重训练学生掌握造型结构的能力。在深入生活、搜集素材的基础上,他悉心指导学员从酝酿、构思到定稿的全过程,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作品思想性与审美性统一。学员们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为中国油画界教学和创作的骨干。 我国政府采取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美术。从1950年到60年代初,我国派遣了30多名留学生到苏联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和进修油画、雕塑、版画、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专业。这些在国内已有基础的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经过5—6年的正规学习,回国之后,在我国美术教育和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油画家罗工柳、全山石、肖峰,雕塑家钱绍武,版画家伍必端,美术史论家邵大箴等。 用“请进来”和“派出去”的办法学习俄罗斯美术的经验,对我国美术教育体制特别是学院油画教学的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各美术院校的油画系和一套至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深入生活和独立构思作品的创作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和中国留学生的俄国教授们一再引导他们的中国学生,要热爱本民族的艺术,学习外国艺术经验一定要和本民族的传统结合,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进行创造,决不能盲目模仿。 总之,在当时困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通过苏联这个窗口,更深入地接触和研究欧洲文化和艺术,不仅使我们和世界的距离缩小了,而且从俄罗斯艺术的历程中得到启示:现实主义是我国艺术的必由之路。 同样,俄国人也喜爱中国文化,把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视为不可思议的、神奇的“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当代绘画和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曾多次在苏联展出,苏联艺术界和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俄国艺术家十分赞赏包括文人画在内的我国传统艺术,认为中国文学、戏剧、美术的写意体系,是世界文艺宝库中极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创

文档评论(0)

22255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