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按钮使用说明: 点击进入内容导航,浏览并链接到相应知识点 点击可以回到你刚刚浏览过的那张幻灯片 一、聚落概念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城市 集镇 乡村 点击图片可放大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二、城市 城市人口密集。 社会经济活动频繁。 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 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 多高层建筑。 交通线密集。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污染加剧 噪声干扰 供水不足 犯罪率上升 点击图片可放大 ① 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② 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③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④ 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点击图片可放大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三、乡村 居住地相对分散。 乡村的房屋一般不高。 乡村的外围分布大片农田。 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寒冷地区的气候,风劲、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 读图,想一想,北非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窗户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修建,墙体较厚实,平顶。这与北非气候干旱,光照强,气温高有关。 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 世界的聚落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