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家庭教育孩子40条法则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条,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和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份,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和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 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6.教孩子和各种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让孩子独立去思考问题。
26.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的表扬孩子。
31.诚实的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和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靠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教育要把“人”找回来
2014-11-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作者: 练洪洋
外人很难想象,仅仅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华东政法大学一位女学生竟然将高温的热水泼向老师,将其烫伤。而且,事情过去几天了,她一直未露面出来道个歉。今年5月间,长武县6名高三学生因老师制止他们撕书而围殴老师,将老师打伤。偏执型人格,向外有暴力冲动,易受偶然因素驱动而具有攻击性;向内易产生挫折感,以自我折磨传达不满信号。热水泼教师、围殴教师无疑是偏执人格的暴力依赖。极端事件是个别现象,但透露出来的消息令人忧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终极目的就是“人的教育”:教一个大写的“人”,育一个完整的“人”——知识和能力之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善良的品性,一样重要。和他人相处时,学会尊重他人,负起个人责任、具有公平意识、值得他人信赖、关心公共事务、承担公民责任等等,这些都是EQ而非IQ。其中,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既是品格的重要“组件”,也是个人社会化“必杀技”,为西方教育所倚重。揆诸现实,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不信任、不尊重现象仍然存在。稍微有点尊重他人意识,学生也不能将热水泼向自己的老师。
德智体美劳,德在诸行之前,历来为基础教育所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申“立德”之重要,为未来教育指明方向。学校德育的成就是巨大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成效和目标之间仍有落差,“德育高要求”的背后往往藏着“德育低产出”之尴尬。正如许多班主任、辅导员所言,现在的学生难教,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德育低效,症结在哪?于德育本身而言,目标空泛,针对性不强;内容僵化,和现实疏离;手段单一,言传多于身教等,都是屡被公众提及的老问题。
于家庭教育而言,罪在功利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目的是“三好”——考一个好分数,进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至于“第四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则没被摆到应有位置。个别甚至出现“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现象,家庭教育负数抵消了学校德育正值。日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发生社会人员殴打教师事件,打人者称:“谁也不许动我家少爷”。如此家庭教育,想不把孩子教坏都难。
其实,德育并不复杂,从公民培养角度,“人的教育”就是公民教育。让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养成一个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格的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