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術移轉—定義 技術移轉的目的 技術(知識)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較諸技術知識分享,更加— 技術移轉範圍與要素 1.技術提供者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策略、競爭地位、規模大小、經驗、國家別,絕對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Lasserre, 1982)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結構、規模大小、經驗、管理能力,是重要的技術移轉結果之影響因素。(Derakhshani, 1987)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結構是重要影響因素。(Chanaron, 1987) 2.技術接受者 技術接受者的組織結構、規模大小、經驗、管理能力,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Derakhshani, 1987) 技術接受者的組織結構、溝通狀況、經營策略、研發投入程度等,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林明杰, 1992) 技術接受者的部門間溝通狀況、當地工業基礎、技術接受者對員工的訓練等,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Chanaron, 1987) 3.技術本身 4.技術移轉方式 5.技術移轉過程 1.互動的領域 雙方合作的領域。三個子部分: 2.互動的方式 部門間的協調型態: 3.互動的頻率或強度 技術移轉過程中,愈多的溝通與激勵,資訊傳遞績效愈佳,可提升移轉績效。 高的互動的頻率或強度,對提升技術能力有其幫助,但並非一線性之關係。 溝通訊息的本質,才是獲利與移轉績效提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4.溝通的管道 唯有溝通管道與工作情境(如傳送訊息複雜度)相配合時,溝通效果才愈好。 5.互動的規模 技術移轉績效 * 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六章技術移轉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chenty@mail.ntpu.edu.tw 02-2673-6270; 8674-6786 技術移轉是一組織或國家所擁有的,創新產品或技術秘訣,移轉給其他組織或國家使用的過程。(Zaleski, Wienert, 1980) 雙方有意圖的 目標導向的 相交互動過程 (Autio, Laamanen, 1995) 技術與 知識傳遞 類似關係 行銷程序 (Piper, Naghshpour, 1996) 知識資訊傳遞的互動過程 知識移轉(knowledge transfer) 與知識分享類似 經由特定人提供特定知識,並經由知識外化、分享、互補、及綜效的作用,產生對組織更有利用價值的集體知識。 將人力資本經過社會化,轉換成結構資本。 (Zhao, Reisman, 1992) 強化技術接受者的品質,增加其本身的競爭力 (Rogers, 1972) 1.正式性 非偶發性。 2.垂直性 企業主導。 3.明確性 有特定標的 與對象。 瑞士精工錶(SEIKO) 石英錶之石英蕊技術 國際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分類 1.同業間技術水平移轉給同業 2.研究機構技術垂直移轉給業界 (Mansfield, 1968) 1.技術秘訣移轉 2.產品移轉 (Al-Ghailmai, Moor, 1995) 1.製程技術移轉。 2.產品技術移轉。 (Ounjian, Carne, 1987) 1.模仿技術。 直接接收單軌移轉。 2.設計技術。 部分修正跨軌移轉 不同用途新軌移轉 (Lasserre, 1982) 以掌握技術移轉時的核心與目標 日本三菱(Mitsubishi) 威利汽車對中華(China)汽車進行技術移轉 產品技術移轉 美國混合信號積體電路廠(IDT) 技術移轉(輕晶圓廠0.13微米)至台積電(TSMC) 製程技術移轉 工研院機械所(ITRI) 技術移轉LCD(14.1吋背光模組)給興隆發電子(LiTek) 垂直技術移轉 工研院機械所(ITRI) 技術移轉LCD背光模組給大億(Kenmos)科技 跨軌技術移轉 聖暉實業(Saintway) 導入阿丹電子(Champ-Tek)的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 新軌技術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策略 最佳實務移轉--在某一時空下十分成功且適合我們,值得引進與採用的經驗,工作方式或訣竅。 (O’Dell Gryson Jr., 1998) 好的 創意 好的 實務 產業 最佳 實務 地區 最佳 實務 最佳實務 移轉 相同團隊 內隱知識 例行任務 知識使用在 連續性移轉 影響全組織 策略性移轉 相似性移轉 專家性移轉 差別性移轉 是 否 移轉類型選擇的決策樹— PP.283 Dixon, 2000 知識移轉策略類型 知識使用在 相同團隊中 連續性移轉 內隱型知識 影響整個 組織 策略性移轉 差別性移轉 例行性任務 相似性移轉 專家性移轉 Yes No 開始 產品本身 授權 專案 合資 完全擁有 子部門 技術移轉模式 (Holstius, 1995) 環境特性 技術提供 者特性 技術接受 者特性 技術屬性 溝通管道 技術 移轉 績效 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