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会理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是经现今由 中国 贵州和云南达到印度的通商孔道。据考证,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开通,它以成都平原为起点,经云南,入缅甸,抵印度,是中国古代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贸易交往的国际交通线。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路之路一样,同为中国古代将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的国际交通线,而且其使用年代明显早于北方丝路之路。
公元前126年,在外漂泊13年的 张骞回到 长安,向 汉武帝汇报 西域的情报,促使武帝大破 匈奴。同时张骞还汇报说,在汉帝国西南可能有一条途经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今 阿富汗、 巴基斯坦)。这一消息引起了汉武帝高度重视,于是派出4路人马前往探索,却被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当地部族阻挡。其中一路幸运来到滇池。 滇王热情款待了远方来客,并留他们一住就是十来年。其间帮助他们西行,却为 昆明人所阻,终未能完成对身毒的探险。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南方古 丝绸之路就是由 蜀道进 云南,经 印度再到 波斯,这是中国最早的 贸易通道之一。这条古道有东、西两条。东线北起宜宾,南至曲靖市。途经昭通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延至昆明、楚雄、大理,在普棚驿与西线灵关道相汇。西线灵关道由成都经邛崃、庐山(古称灵关)、汉源、西昌、会理、大姚至祥云、大理。这条民间通商的国际古道,其走向分别与今天的川滇公路、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的路线基本一致,有的路段甚至就是古今路线的重合。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以及后来的西祥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大后方的生命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汉司马相如“开巴蜀故徼”,“桥孙水以通邛都”,早在张骞尚未凿通西域、开辟西北丝绸之路的2300多年以前,西南的先民们就已开发了一条自四川成都至滇池沿岸,经大理、保山、腾冲进入缅甸,远达印度的“蜀身毒道”。蜀身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古道”本质上是一条民间商道,它因商而辟,因商而兴,也因商得以流传,最后也因商被遗弃。这条古商道早在战国时就已形成。秦汉之际的蜀地大商众蜀卓氏、郑程等就在这条商道上贩运铁器,“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公元前4世纪,蜀地商队驱赶着驮运丝绸的马带,走出川西平原,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跨河过江,进行着最古老的中印商业贸易业务,从而开辟了这条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的最古老的商道。通过“古道”,奏汉时巴蜀的铁、布、朱提的银,邛都的铜,贩到南中,而南中的笮马、僮则贩到内地;唐代南诏时,在古道上进行的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南诏的河赕(今大理附近)成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 。
从成都出发过雅安、西昌、会理至大理一段丝路古道称为“灵关道”。西汉以来,该栈道为南方军事、商旅主道。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军旅至此,强制民工,维路是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灵关古道全线畅通。蜀汉建兴三年(252年)诸葛亮南征,路经此道,感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便于行军和粮秣运输对灵关古道作了整治和维修,使之通畅如流。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会理县鱼鲊渡出境,全长350千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古道共设驿站六处,旅店数十家。因地理地势原因,道路极其艰险,一路或峰巅嵯峨。山耸十里,山者险恶,道路盘折,或山岭重叠,溪河密布,山高谷深,坡陡地薄,或江滚滚,白浪腾空,银花飞舞,天堑难渡。
为加强边防兵役,开拓疆域,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此道更名为清溪道。明代嘉靖18年(1539年)为顺应军、商运输朝廷饬令所辖部属,采用绕道和架桥等措施,修补了该道。唐代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撰写的《邛山来关修路记》,元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明代余承勋所著《修复越西东路记》和《寰宇记》、《邓隽野录》等史料都记载了历届资修路概况和沿途竖的石碑及修盖的庙宇等。零关古道曾于明、清朝代到民国时期几度修复。其古道在解放后部份段已扩展并可通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