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对流换热 10-1 概述 1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1.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单值性条件 2. 边界层理论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简化 10-3 外掠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分析解简介 1. 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 2 外掠平板层流换热分析结果 3. 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比拟※ 10-4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1. 相似原理 2.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10-5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 1. 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2. 外掠壁面强迫对流换热 10-6 自然对流换热 1. 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2.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 对于由层流边界层过渡到湍流边界层的整个平板,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按层流段和湍流段分别积分平均 对于等壁温平板 适用条件: 注意: 对于流体外掠平板的强迫对流换热,牛顿冷却公式 中的tf为边界层之外的流体温度t?,上述关联式中物性参数的定性温度为边界层的算术平均温度,即 (2) 横掠单管 流动状态取决于雷诺数Re的大小: u?为来流速度; d 为管外径。 实验表明,如果Re5,则流体平滑、无分离地流过圆柱表面;如果Re5 ,则流体在绕流圆柱体时会发生边界层脱体现象,形成旋涡。这是由于粘性流体流过圆柱体时流速和压力的变化造成的。 脱体点的位置取决于Re的大小: 边界层为层流,脱体点在 ; 边界层先从层流转变为湍流,脱体点向后推移到 局部努塞尔数Nu?随角度? 的变化曲线 平均局部努塞尔特数 适用条件: 定性温度: Prw的定性温度为tw,其它物性的定性温度为t?.。 Pr?10, m=0.37; Pr10, m=0.36。式中C和n的数值列于表10-2。 如果 ,对流换热将减弱。 当 时, (3) 横掠管束 对于流体外掠管束的对流换热,计算管束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为 Prw采用管束平均壁面温度下的数值,其它物性的定性温度为管束进出口流体的平均温度tf.。 适用条件: 定性温度: Ref中的流速采用管束最窄流通截面处的平均流速。常数C和m的值列于表10-3中。?n为管排数的修正系数,其数值列于表10-4中。 冲击角的修正 : 如果 ,对流换热将减弱,可在上式的右边乘以修正系数??。 作业: 10-9,10-11 主要讨论重力场中的自然对流换热。 有温差也并非一定会引起自然对流换热 温差?密度差?浮升力?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换热 根据自然对流所在空间的大小,区分有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和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重点介绍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特点及特征数关联式。 2) 特征数关联式 对于Pr?0.6的流体掠过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 Nux是以x为特征长度的局部努塞尔数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 为 平均努塞尔数: 注意:上述关系式仅适用于Pr?0.6的流体外掠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定性温度为边界层的算术平均温度 对于Pr?0.6的流体掠过等热流平板的层流换热,局部努塞尔数为 当Rex、Pr相同时,常热流情况下的局部努塞尔数要比等壁温情况大36%左右。 对比 在常热流情况下, ,tw是变化的, 。 平均温差定义为 平均努塞尔数: 偏差2.4% 比较无量纲动量微分方程式和能量微分方程式 当Pr=1时,两个方程的形式完全相同。对于同一个对流换热现象来说,二者具有相同的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如果边界条件也相同,例如:Y=0:U=0、?=0;Y??:U?1、??1,则无量纲速度分布和无量纲温度分布完全相同。这种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类似是由于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具有完全相同的机理所致,因此描写这两种现象的物理量之间一定存在必然联系。 引进一个新的无量纲特征数—斯坦顿数 对比 柯尔朋(Colburn)比拟式,适用于Pr = 0.6~60的流体。 当Pr = 1时, 雷诺比拟式 理论分析表明,柯尔朋、雷诺比拟式既适用于层流换热,也适用于湍流换热。 根据柯尔朋、雷诺比拟式可以由cf确定h,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比拟法。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仍然是解决复杂对流换热问题的可靠方法。 相似原理回答三个问题: (1)如何安排实验? (2)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3)如何推广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原理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