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33张PPT).ppt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3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 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休谟的不可知论: 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实反映。 作业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 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1、从本义看: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青蒿植物和屠呦呦的青蒿素发明有什么关系? “幡在动!”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我们自身 ) 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不要混淆: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青蒿在屠呦呦脑中的形象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A.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B.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王守仁 (1472-1529) 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