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77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7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79 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法1 新中国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考法2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考法3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考点77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保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技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推动(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物质基础);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和奉献精神(人才)。 1.国防科技 (1)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拥有了导弹、原子弹“两弹”相结合的战略核导弹,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两弹元勋”——邓稼先(安徽怀宁人)。 (3)意义:增强了中国国防力量,为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和平利用核技术。 2.航天科技:从1999年起,“神舟”飞船四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2003年以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杨利伟)、六号、七号等飞船相继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3.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2)意义: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对解决全球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贡献。 (3)计算机技术:1983年成功研制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考点7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法1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含义 考法2 “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 考法3 “双百”方针提出的意义 1.提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含义:“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考点79 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法1 古今中国教育的社会性质与教育方针的变化 考法2 现代中国的教育措施与成就 考法3 教育发展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1.教育的社会性质 (1)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维护专制统治的封建教育。 (2)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3)新中国: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教育对象:向广大工农开门。 2.教育方针的变化 (1)近代:封建儒家教育为主,学习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实行奴化教育。 (2)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新时期: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影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人才缺乏;整个国民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新时期 (1)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1977年),倡导尊师重教。 (2)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