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分析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哮 病 一、概述 【病名词解】 哮:形声字。从口,孝声。 本义:野兽的吼声。《说文》:“哮,豕惊声也。”《通俗文》:“虎声谓之哮唬。” 【病证概念】 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证历史简介】 《内经》称“喘鸣”:《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金匮要略》称“上气”,属“伏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哮病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 《医学正传》明确区分“哮”与“喘”:“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由于“哮必兼喘”,一般统称“哮喘”,而“哮”与“喘”又有不同,因此后世也有简称“哮证”、“哮病”的。 《证治汇补》“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另外还有称“呷嗽”、“哮吼”、“齁鼻合”、“食哮”、“醋哮”的。 【范围】 支气管哮喘----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约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发病,而患儿又是3岁以前发病占30%。气候、职业、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如肯德基、炸薯条而水果、蔬菜少)、食物过敏等均可致病。 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哮喘。 【证侯特征】 反复发作的喉中哮鸣、喘息气粗(借助工具可补充: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1、反复发作的特点----周期性可缓解性[区别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即肺胀的特点]。 2、痰鸣气喘: ①痰鸣:呼气的响声。 ②气喘: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病因病机 【分析】 大多数幼年起病----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呼吸气促----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正气不足。 邪气袭犯:外感之邪,内生之邪。 喘鸣----气道狭窄病变。 一种有形之邪留而为患。 发作性特点----正气不足,邪气蛰伏。 【病因】 1、外邪侵袭:六淫邪气,内侵于肺,壅阻肺气;或花粉、烟、尘、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阻肺气。 2、饮食不当:冷饮伤肺;肥甘厚味、海膻发物,碍脾健运,津液停聚,寒饮内停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与食物有关的哮病名称。 3、体虚病后:病起于婴幼之年者(称“幼稚天哮”)多为脏气虚弱,禀赋不足;还有幼年患麻诊、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致肺虚痰阻引起哮病者。 气机失调如情志抑郁、惊恐恼怒:早在1888年,就有人报告一位对花草过敏的哮喘患者,看到纸花竟引起哮喘发作。 月经期前以及妊娠。 剧烈运动。 现代药物:如阿司匹林、β2-blocker等也可以成为哮病之因。 【病机】 发病特点:起病急,可突然发病,时发时止,反复发作。 主要病机: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理因素:“痰” (夙根)。 “哮喘专主于痰”(朱丹溪)。 “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张景岳)。 “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留伏于内,”(《症因脉治·哮病》) 基本病理:“伏痰(痰伏于肺)”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 《医学实在易·哮证》“发则肺俞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齃有声”。 病位:肺、脾、肾,影响及心。? 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病机变化与病势:邪气伤正;正气抗邪。 邪气:“伏痰遇感”引触----即病发作。 正气:虚不抗邪----缓解期多见。有“气、血、阴、阳”之分,脏腑定位之别。本病病位在肺、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发作期----“伏痰遇感”: 病因于寒邪,或是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寒痰----冷哮。 病因于邪热,或是素体阳盛,痰从热化----痰热----热哮。 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外寒内热----寒包热哮。 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风痰哮。 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虚哮。 缓解期 肺虚: 肺气虚,气不布津,津停为痰; 肺虚而卫外不固,易致外邪侵袭。 脾虚: 脾虚不运,积湿生痰,上贮于肺; 脾虚生化无权,“土不生金”----“肺脾气虚”。 肾虚: 气虚而失于摄纳;“金水相生”----“肺肾两虚”。 阳虚水泛为痰;心阳受累则有喘脱之虞。 阴虚则内热,灼津为痰; 三、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主症:“痰鸣、气喘”。发作时哮鸣有声、呼吸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